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56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在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日常会计处理和报表列报方法时,应重点考虑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

2. 固定资产

【答案】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①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

②预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它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由于损耗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固定资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动力传导设备、工具器具和管理用具等。按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按所有权分类,可以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 最低租赁付款额

【答案】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

,加上由承和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但是,如果承和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

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并且所订立的购买价格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则购买价格也应包括在内。资产余值是指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4. 股份支付

【答案】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授子股票期权等,或者承担以股票期权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分为:(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以期权等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 (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期权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

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联营企业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采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以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等明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反映全部投资成本。其中,“投资成本”明细科目反映购入股权时在被投资企业按公允价值确定的所有者权益中占有的份额及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占有份额形成的商誉; “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反映购入股权以后随着被投资企业留存收益的增减变动而享有份额的调整数:“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明细科目反映购入股权以后随着被投资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而享有份额的调整数。

6.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1)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适用税率计算确定的资产,其性质属于预付的税款,在未来期间抵扣应纳税款。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收益,冲减所得税费用; 反之,则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并作为递延所得税费用处理。

(2)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适用税率计算确定的负债,其性质属于应付的税款,在未来期间转为应纳税款。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反之,则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负债,井作为递延所得税收益处理。

7.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

【答案】(1)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和售后服务费以及销售部门人员薪酬、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经费等。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和毁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其他财务费用。

8.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答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公司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将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按其性质和处理方法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具有两个性质: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事项,即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并非涵盖上述特定期间内发生的所有事项,而是指该期间内发生的两类事项:

①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有关的事项;

②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无关,但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9. 所得税费用

【答案】所得税费用,是指应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0.真实性与可靠性

【答案】(1)真实性是指会计反映的结果应当同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每一项会计记录都要有合法的凭证为依据,不允许弄虚作假。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要保证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之间相互一致。

(2)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小偏小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应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使会计信息可靠。

(3)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要求的两个方面。

二、简答题

11.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各有哪些特点?

【答案】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又称为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加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

这两种折旧方法各有其特点,具体分析如表所示:

表 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