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心理研究所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2.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答案】(1)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的理论核心是“成熟一学习”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他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 和C 参加实验,他安排T 从出生后的第48周起每曰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 不做爬梯训练,从53周起C 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 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 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对学习班的评价
为了发展早期儿童的动作,鼓励和实行有计划的动作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训练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发展还决定于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个体还没有成熟或准备不好的时候,就去对他进行各种训练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儿童的大量时间被这些训练占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还给儿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进
行各种游戏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
【答案】(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増强
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也明显加速、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接近于成人。 ③性的发育与成熟
随着性器官的发育,男女生均出现第二性征。性器官的迅速发育,使青春期女生出现月经。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下列心理矛盾
①焦虑和抑郁
抑郁一般会表现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情绪上的主要症状有压抑、沮丧、对各类活动都不感兴趣,在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犹豫不决等,还会出现厌食、失眠和精力不旺盛等症状。
焦虑的主要来源中,与学校有关的项目占到了2/3。将近半数学生对大量的家庭作业感到焦虑,一半左右焦虑与离校以后的就业有关。
②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从15岁开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
a. 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
b. 患病之后的表现主要是:思维紊乱,扭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患者还常有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③自杀倾向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极为少见,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显示,自杀已是我国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是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位死因。
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
4. 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答案】(1)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
(2)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
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称为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有:
要想控制误差,就必须使测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及对分数的解释都必须标准化,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导致误差的因素,以减少误差,使测验分数更可信、更有效。
①提高编制测验的科学性。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就无法进行比较。其次,要想使测验标准化,在测验的编制方面,不仅要注意所搜集的材料的丰富性和普遍性,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测验项目的取样应当对欲测心理品质具有代表性;测验项目的取材范围要同编题计划所列项目相一致;测验项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编写测验项目的用语要力求精练简短,浅显明了;初编题目的数量要多于最终所需要的数量,以便筛选或编制复本;测验项目的说明必须简明。
②施测过程的标准化。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测试。这包括:相同的测验情境,如统一的采光条件、桌椅高度、桌面面积、场所布置等;相同的指导语。指导语应事先拟好,印在测验项目的前面,并且力求清晰、简单、明了,不致引起误解;相同的测验时限。
③评分与计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评分的客观性也是测验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评分的客观性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只有当评分是客观的时候才能够将分数的差异归于受测者本身的差异。
④对测验结果解释的标准化。如果对同一施测过程可做出不同的解释,那么测验便失去了客观性。这就要求建立一定的参照标准,使测验分数可以同参照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显现其分数所代表的意义。
⑤主试与被试的配合及操作规范等。主试与被试之间的配合程度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试在实测的过程中,其操作要规范,符合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5. 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答案】(1)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化。
(2)图形组织原则还有:
临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封闭: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