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隋唐时期设立了专门管理教育的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是( )
A. 国子寺
B. 国子学
C. 国子监
D. 太学
【答案】C
2. 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昆体良
D. 西塞罗
【答案】C
【解析】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听众多少,每个人都能全部听清楚。他还说过,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昆体良的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到后来,夸美纽斯为了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夸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还提出了统一学年制,要求,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一直,接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因此,答案选C 。
3. 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A. 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 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A
4.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奥古斯丁
【答案】B
【解析】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就一直居住在理念世界里,并获得了关于理念的各种知识。但进入肉体以后,由于灵魂受到肉体的遮蔽就忘记了原来在理念世界里获得的知识,而
,学习即回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获得知识的办法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回忆)
向”。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也就是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眼睛
,认识最高的理念一一善。柏拉图所要求的这个向上,转向光明,看到真理、本质、共相(理念)
,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脚点和世界观的转变。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甲提倡“灵魂转向”
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活动; 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
5. 在下列四个阶层中,称之为“四民之首”的是( )。
A. 农
B. 工
C. 商
D. 士
【答案】D
6. 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了什么办学原则? ( )
A. 尚自然、展个性
B. 五育并举
C. 教育独立
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答案】D
7. 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农业的发展向国民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1931年9月5日,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成为20世纪30年代改革普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快了苏联教育的发展。
8.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尚书》
D. 《孟子》
【答案】A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
A. 陕北公学
B. 延安大学
C. 华北联合大学
D. 抗日军政大学
【答案】D
10.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是在谁的提议下进行的? ( )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沈保祯
D. 容闳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答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
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小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犷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