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
A. 统觉团
B. 认知地图
C. 学科基本结构
D. 编码系统
【答案】C
【解析】与认知结构概念相同的有四个,图式、统觉团、认知地图和编码系统。按照皮亚杰的理解,个体是在先天遗传所获得的最初的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统觉团是赫尔巴特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吸收新观念的统觉过程。托尔曼的认知地图就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说的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在布鲁纳看来,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编码系统则是通过复述、强化等编码方式,将各种信息组织、编码和存储起来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统觉团、认知地图和编码系统都是教育心理学中认知方面的概念,而学科基本结构不属于这一范畴。
2. 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衡》
D. 《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经典教育语录的熟悉掌握程度。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到出了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为学之序就是上面所说的,学、问、
,是中庸所划分的思、辨、行。这道题的陷阱就在“出自”二字上,这个为学之序是出自《中庸》
学习过程,《大学》主要讲了三纲领八条目。
3. 诸子百家中,被称之为“显学”的是( )。
A. 墨家
B. 道家
C. 农家
D. 法家
【答案】A
4.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考查。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论,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5. 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
A. 昆西制度
B. 葛雷制
C. 道尔顿制
D. 文纳特卡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尤其是进步教育实验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
,亦称“双校制”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葛雷制”、“_部制”或“分团学制”。为了减少学校经
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文纳特卡制是为了弥补道尔顿制的小足,实行的是小组教学和单独教学的结合。道尔顿制的关键词是,实验室,表格和公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
A. 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 超出日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 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依靠他人的启
,教学必须弄清儿童发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展的两种水平,考虑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们可以理解最近发展区为一座桥,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桥的一边,要走到另外一边去,而A 是说达到的水平,是过去时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最近发展区是将来时,A 错误.B 选项,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这个又太广泛了,凡是未来时的水平都是超出目前水平的,但是却只有跟现在最靠近的才是最近发展区,所以,B 错误。C 选项是正确,正处于掌握边缘,说明是离现在最近的将来时的那个桥,C 正确。D 需要在下一个阶段达到这个显然是度过最近发展区之后的那个水平,所以,不是最近发展区的范畴,所以,也是错误的。
7. 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农业的发展向国民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1931年9月5日,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成为20世纪30年代改革普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快了苏联教育的发展。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
A. 发展生产力
B. 消灭社会分工
C. 普及教育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9. 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
A. 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