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832现代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适应性预期
【答案】适应性预期是指各个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的方式。在t-1时期所做的对,时期价格水平的适应性预期定义为,其中为预
,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的幅度。 期值与实际值的差距,λ为调整系数(0<λ≤1)
“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50, 60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适应性顶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2. 自然失业率
【答案】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日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下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它可以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3. 托宾q 比率
【答案】托宾q 比率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
于是就不会有投资; 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q 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可以看出,投资是q 值的增函数。托宾通过q 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4. 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5. 货币数量理论
【答案】(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己。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6. 非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答案】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二、计算题
7. 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
(1)某农场主支付15万美元工资给农业工人,种植了100吨小麦卖给一面粉厂,售价20万美元。
(2)面粉厂支付10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制造了一批面粉卖给面包店,售价50万美元。 (3)面包店支付20万美元工资给面包师,烘烤出一批面包卖给消费者,总售价是10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a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GDP 。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利润分别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 。
【答案】(1)由于面包是最终产品,其价值为100万美元,因此该社会GDP 为100万美元。
(2)小麦种植阶段新增价值20万美元;
面粉制造阶段新增价值30万美元,即50-20=30(万美元);
面包制造阶段新增价值50万美元,即100-50=50(万美元);
三个阶段共增值20+30+50=10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15+10+20=4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20-15)+(30-l0)+(50-20)=5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为:45+55=10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算的GDP 是相同的。
8. 假设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之比为7:3,劳动增长率为1%, 资本增长率为4%。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值是多少? 若实际的增长率为3%,二者的差异如何解释?
【答案】(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可以分解为:
已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之比为7:3,即α/β=7/3。
同时α+β=1,可求得:a=0.7,β=0.3。假设没有技术进步,所以
表示为:
所以理论上经济增长率为1.9%。
(2)理论上的经济增长率比实际经济增长率少3.0%-1.9%=1.1%。这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沦值和实际观察值的差额可以看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称为全要素生产力。
9. 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函数
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为
(1)求总需求函数。
(2)求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3)假定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3350+40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从而经济增长方程可以,税收函数T=0.25Y,投资函数I=200-50r,,名义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