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89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89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2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89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8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89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4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89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0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89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28
一、简答题
1. 简析郭沫若的《炉中煤》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1)《炉中煤》的思想内容特色
《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诗的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炉中煤》的艺术特色
①奇特的艺术形象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构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诗人借此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毫无牵强生涩之感。
②新颖的构思
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③和谐的韵律和节奏
从格式、韵律看,全诗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 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 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郭沫若曾说:“诗歌还是应该让它和音乐结合起来; 更加上‘大众朗诵的限制’,则诗歌应当是表现人众情绪的形象的结晶。”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这一艺术追求。
④运用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
《炉中煤》每一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始,此句诗中重复四次,首尾两节的后两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又都相同。这种复唱手法,有一唱三叹之感。增强了诗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浓度,突出了主旋律,深化了主题。
⑤富于象征性的语言
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 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烬,陨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祖国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
2. 评述以梁实秋、朱自清、沈从文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答案】(1)梁实秋反对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文学
梁实秋主张把古今文学放到一个平面上考察评判,他认为文学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两个主要类
别或倾向,一是古典,一是浪漫。他说的“古典”,是指健康的、均衡的,受理性节制; “浪漫”即病态的、偏激的,逾越常规的。
在这个标准下,梁实秋认为“五四”文学是“非常态”的:
①他认为“五四”新文学极端承受外国文学影响,追求外来的新颖奇异,造成无标准的混乱,虽一时热闹,却没有根基;
②他指责“五四”文学过于推崇感情,到处弥漫抒情主义,他甚至用“号陶”一词来描写新文学中情感流溢的状况。
(2)朱自清的从“为人生”到“为人民”的文学创作观
“五四”时期,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将之一,受到“为人生”文学思想的影响。他认定把文学当消遣和游戏的时代己经过去。30年代,《论语》《人间世》等刊物提倡幽默小品,他极力反对,时时不忘“文艺有社会的使命”。到了抗战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认定文学是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 二是从鼓吹“民众文学”转到提倡“大众化”文学上去。
(3)沈从文把文学看成是对“人”的解释
沈从文通过对各种“人生形态”的表现来扩大自我,对抗和逃避他所不愿合作的现实。“乡下人”的自卑情结使他对现代城市文明有本能的反感,他期望以文学的幻想与创作给精神的荒原带来某些春天的活气。比起同时代多数作家,沈从文是更耽于幻想,也趋于古典。
总之,梁实秋、朱自清、沈从文虽同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代表,却拥有各自的文艺观并在其文艺观的指导下努力进行创作实践。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朱自清的《背影》,沈从文的《边城》都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文艺观。
3. 简述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答案】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散文的集大成者,也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他在文学理论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表现为:
(1)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五四时期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在周作人这里,新文学所本的人道主义具体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据目标再助成人性健全发展”。
(2)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
1919年初,周作人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认为“平民的文学”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其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是指“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周作人指出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
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如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3)主张“人生的艺术派”
1920年,周作人做了一次题为《新文学的要求》的演讲,针对当时新文坛中己经出现的“人生派”与“艺术派”的分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为什么而什么”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生派”的流弊容易讲到功利里去,以文艺为理论的工具变成文坛上的说教。文学根本不必“为什么”,只是用“艺术的方法”表现作者对于人生的情思。1923年出版评论集《自己的园地》,强调尊重创作个性,书写表达作者各自的情思,既反对以个人为艺术工匠的“为艺术派”,又反对以艺术为人生仆役的“为人生”派,而主张“人生的艺术派”。
(4)美文理论
周作人的理论贡献还在于对于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1921年发表《美文》,文章将“美文”界定为论文的一种,不过它不是批评的,不是学术的,而是艺术的。可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美文要真实而简明,也就是讲真话、说自己的话,是个人“言志”之作。正是他的提倡,真正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他将那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视作美文,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同等的位置。
周作人的这些理论提倡,都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人类的、也是个人的。这些主张虽然有些抽象,但恰与五四时期个人解放的热潮相合,所以有相当的代表性,对文学革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 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沈从文描绘湘西风情的系列散文《湘西散记》与《湘西》,代表了他散文的最高成就。这是他抗战前后两次还乡的产物,具有自传色彩。《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表现为:
(1)叙述上,条理明晰
《湘行散记》《湘西》以沉江为中轴,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
(2)文体上,糕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
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还浸染了楚地的传奇,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
(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①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②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
③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
《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 《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沉陵、辰州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