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13微生物基础(遗传学、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嗜冷微生物。

【答案】嗜冷微生物是指一类最适生长温度低于低于的微生物。

2. 逆向TCA 循环。

【答案】逆向TCA 循环,又称还原性TCA 循环,是在称作绿菌属的一些绿色硫细菌中,的固定是通过逆向TCA 循环进行的。

3. 沼气发酵。

【答案】沼气发酵,又称甲烷形成,是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物以产生细胞物质、 能量和代谢废物

4. 微生态学。

【答案】微生态学是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微观层次上的生态学规律的学科。

5. 放射免疫测定法。

【答案】放射免疫测定法是最敏感的免疫标记技术,精确度高,易规范化和自动化,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需用同位素检测仪,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

6. 次级代谢与共代谢

【答案】(1)次级代谢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级代谢物为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级代谢途径所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的代谢途径。

(2)共代谢指一些天然条件下并不存在的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等。有些易被各种细菌或真菌降解,有些则需添加一些有机物作初级能源后才能降解,这一现象称为共代谢。

7. 6-氨基青霉烷酸。

【答案】6-氨基青霉烷酸是指各种青霉素共有的结构母核,抗菌活性虽较低,但对其

最高生长温度低于和最低生长温度还原等碳源营养的过程。

加上不同侧链后,就可制成不同的半合成青霉素。

8. 干扰素。

【答案】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 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能力的特异性糖蛋白。有 和四类。

二、简答题

9. 简述微生物学的各个发展时期以及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答案】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以及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

(2)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荷兰学者吕文虎克;

(3)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法国的巴斯德,德国的柯赫;

(4)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华特生和克里克等。

10.什么叫数值分类法?试简述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

【答案】(1)数值分类法的定义:

数值分类法,又称统计分类法,是依据数值分析原理,借助于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分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似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

(2)数值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如是在工作开始时,先准备好一批待研究菌株和有关典型菌种的菌株,它们被称作OTU 。由于数值分类中的相似系数或是以被研究菌株间的共同特征的相关性为基础的,因此要用50个以上甚至几百个特征进行比较,且所用特征越多,其结果也就越精确。在比较不同菌株时,都要采用相同的可比特征,包括形态的、生理的、生化的、遗传的、生态的和免疫的特征等。

(3)数值分类的基本步骤为:

①计算两菌株间的相似系数;

②列出相似度矩阵;

③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

11.试述核酸(DNA 和RNA )分析在细菌分类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意义。

【答案】通过核酸分析鉴定细菌遗传型,每一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稳定的DNA ,即基

因的成分和结构。不同种微生物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程度代表着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疏密。

(1)DNA 碱基比例的测定。DNA 碱基比例是指(G+C)mol%值简称CG 比,它表示DNA 分子中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2)核酸分子杂交法。按碱基的互补配对原理,用人工方法对两条不同来源单链核酸进行复性,以构建新的杂合双链核酸的技术,称为核酸杂交。

(3)rRNA 寡核苷酸编目。一种通过分析原核或真核细胞中最稳定的rRNA 寡核苷酸序列同

rRNA 甚至被称作细胞中的“活化石”,源性程度,以确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谱系的方法。

用一种RNA 酶水解rRNA 后,可产生一系列寡核苷酸片断,如果两种或两株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则所其产生的寡核苷酸片段序列也就越近。

(4)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是当前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中掌握微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最佳途径,当今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仍以细菌为主,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较少。

12.简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答案】微生物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微生物基因组学研宄将全面展开;

(2)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宄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

(4)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

(5)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13.试简述不同类型好氧固氮菌的抗氧机制。

【答案】好氧固氮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进化出适合在不同条件下保护固氮酶免受氧害的抗氧机制。

(1)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

①呼吸保护,以极强的呼吸作用迅速将周围环境中的氧耗掉,使细胞周围微环境处于低氧状态,借此保护固氮酶;

②构象保护,当氧分压较大时,固氮酶能形成一种无固氮活性但能防止氧害的特殊构象。 (2)蓝细菌的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

①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异形胞外有一层较厚的外膜,具有阻止氧气进入细胞的屏障作用; ②异形胞内缺少光合系统加上脱氢酶和氢化酶的活性很高,使异形胞维持很强的还原态; ③异形胞以很强的呼吸作用,可以消耗过多的氧并产生对固氮必需的ATP 。

(3)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抗氧保护机制:

①形成特殊的组织结构——类菌体,使根瘤菌在一个低氧的内环境里固氮;

②类菌体内存在大量的豆血红蛋白,具有缓冲作用,使氧维持在低而恒定的水平。

14.填表1, 说明发酵过程中主要控制项目的主要控制方法。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