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第四届“北京换书大集”在首都图书馆开集,万余册书刊供市民交换。本届大集延续“分享阅读交换快乐”的主题,号召市民“盘活”手中藏书,让家中闲置好书好刊“走”起来,与其他市民交换阅读,分享阅读的收获和乐趣。这说明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①能提高人的审美水平②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随着2014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4年8月26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媒体上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每一个热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D.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借鉴韩国综艺节目的做法,充分利用我国民族特色的背景舞台,以探险经历真实呈现了父子生活情感的交流和孩子的童真无邪,唤起了人们对家庭温暖的渴求,成为2014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综艺节目。这启示我们,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应当()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源于实践,贴近生活③采用先进的制作手段④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与中国传统的亲子观念不同,这一节目更强调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这体现了()①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交流和借鉴有助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