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政治学理论61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重点论

【答案】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2.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

【答案】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是围绕着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始终存在着的两种根本对立观点。①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的直接承担着,始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②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片面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意志和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看作是由英雄创造出来的。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

3. 知觉

【答案】知觉是指在大脑中把有关事物的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感性形象,是比感觉高一级的认识形式。

4. 本质与现象

【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类的本质,即一类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类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但并非共性都是本质。由于事物的种类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极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即该事物的各种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总和。本质是内容,但现象不一定是形式,内容也不一定都是本质。

(2)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

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②两者也相互依存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它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③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本质变现象只能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 现象变本质应理解为现象表现本质,现象越丰富,表明事物的本质也越深刻。同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3)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辨别真象与假象,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要掌握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全面观察; 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5. 矛盾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6. 内容

【答案】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

7. 人的本质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又进一步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哲学范畴,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

9. 概念

【答案】概念是指对同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或本质的反映。概念是进行概括的结果,己经超出了感性直观,概念的形成标志着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10.政治上层建筑

【答案】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权机构、政府部门、党派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并且体现着人们之间的一定政治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主要内容有:建立起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等。

二、简答题

11.如何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人们如果根本无视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作用,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2)要认识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2.简述系统的特征。

【答案】在系统论中,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关性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也处于相关性之中。这种相关性集中体现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整体性

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 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3)有序性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由若干作为要素的子系统所组成,而子系统又由一定数量的要素组成。在这种层次等级式的结构中,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特定的位置,形成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即有序性。同时,系统内部的“序”必须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和发展。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13.如何正确把握“度”的概念?

【答案】(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