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证券投资学之证券投资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被动投资策略
【答案】被动投资策略也称为购买一持有策略。采用这一策略时,投资者以得到市场收益水平为满足,只要简单地选择合适的债券即可。如果投资者较为保守,通常只考虑最高级别的债券。而那些能够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则会考虑投资于较低级别的债券,因为这类债券收益率较高。
被动投资策略适合于利率风险较低的情况。由于收益稳定,价格波动可以忽略不计,再投资收益率风险也很小,购买力风险也较低。如果持有的是一组由多种高级别债券组成的债券组合,则其违约风险也很低。这样,这种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提供可以接受的真实收益率。
如果通货膨胀率较高,利率波动幅度加大,被动投资策略就不太合适了。在这种环境下,采用被动投资策略会降低投资者的真实收益率。如果投资者不打算放弃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改变投资策略。
2. 净现值
【答案】净现值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按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现值后与初始投资额的差。所用的贴现率可以是企业的资金成本,也可以是企业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水平。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利用净现值进行决策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接受该项目;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放弃该项目;如果有多个互斥的投资项目相互竞争,选取净现值最大的投资项目。净现值指标考虑了投资项目资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较合理地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正的经济价值,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决策指标。
3. 优先认股权
【答案】优先认股权是指在优先认股权制度下, 现有的股东有权保持对企业所有权的现有百分比。如果企业増发普通股票, 现有股东有权优先购买新发行的股票, 以维持其权益的比例。例如某股东原来持有公司普通股总额的5%。, 在公司发行新股时, 这个股东就可以按原来5%。的比例再认购新发行股票总额的5%。, 新股和旧股之和, 使该股东仍持有公司所有权的5%。的权益。具有优先认股权有三种选择:一是可以行使认股权, 认购新发行的股票, 二是可以出售认股权, 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是可以不认购新股, 使优先认股权过期失效(通常认股权的有效期是3个月)。但这
种情况只有在股东认为购买新股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才发生。如果股东还想购买新股而认股权数不够, 则可向其他股东购买认股权。在提供认股权时, 董事会决定股权登记日期, 在股权登记日之前购买股票的投资者, 有权取得认购权而购新股。
4. 分离定理
【答案】分离定理是指函数将决定投资者在效率边界上的具体位置,就是说,效用函数将决定投资者持有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份额的作用。根据分离定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风险资产的选择。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对每一项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和风险状况以及各资产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资产组合集合及其效率。在这一阶段内,投资者只需考虑每项资产的期望收益、方差和相关系数,即只考虑风险资产本身的特性,而无需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因此,不管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偏好差异多大,只要他们对风险资产的特性的判断相同,他们将选择同样的风险资产组合。
第二阶段是最终资产组合的选择,投资者将选定的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相结合,构造出一个新的资产组合集合,即考虑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后的总的资产组合集合的效率边界。在这一效率边界上,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安排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比例,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
二、简答题
5. 简述股价走势图上常见缺口的种类。
【答案】股价走势图上常见缺口有以下几种:
(1)普通缺口或区域缺口(common or areagap)
在价格密集的形态中, 大部分交易集中在顶线和底线, 在中间的区域出现无成交地带, 从而形成区域缺口。这种缺口常发生在整理形态中, 一般几天之内就会被填上。普通缺口的认定可以协助短线投资者判断出盘局形态正在酝酿。
(2)突破缺口(breakawaygap )
突破缺口常发生在价格密集形态完成后, 股价开始突破盘局区域的界限, 而有急速大幅的上涨或下跌时。头肩形颈线的突破、三角形界线的突破等常会出现这种缺口。
大量成交是股价上升、突破缺口的强有力保证。如果在缺口发生之前股市中已有很大的成交量;而在缺口发生之后, 成交量反而变得很少, 那么股价很可能在下一个次级波动中回到原来形态的边界, 而把缺口封闭。如果在缺口发生后, 还有很大的成交量相配合, 那么短期内股价很难回档, 缺口不易被封闭。
突破缺口的出现是股价跳离原来形态, 进入急速上涨或下跌阶段的信号。投资者此时可以坚定信心, 追加买卖的筹码。
(3)继续或逃逸缺口
继续或逃逸缺口, 又叫作测量缺口, 它常出现在一段完整走势的半途, 也就是发生在股价某个剧烈变动开始和变动结束之间。投资者可以根据缺口测出股价移动时最有可能到达的地方, 可以测
量出股价涨跌幅度。一般来说, 股价到达缺口后, 可能继续变动的幅度等于股价从开始移动到这一缺口的幅度。
逃逸缺口的出现是先由一个大量买进的区域发展出来的。当时, 股价加速上涨几天, 到达相当程度, 造成越来越多的盈利, 使卖压增强。在股价突破时, 成交量达到顶峰;随后股价继续上涨, 但成交量变小。当股价升到某一高度时又不再上涨, 成交量却又变大。在这种股价变动太快, 成交量变动无法配合时, 极可能形成缺口。在日线图中, 收盘价为当天最高价或接近最高价时, 可能发生缺口。
逃逸缺口抗拒力强, 不易被轻易封闭。
(4)竭尽缺口
竭尽缺口表示股价在一个大量上涨或下跌的变动趋势中, 力量逐渐耗尽, 涨或跌的势头即将停止, 开始进入整理或反转形态前, 作最后一次跳跃, 而使股价的趋势大幅变动。竭尽缺口是股价上涨或下跌行情结束前的信号, 是卖出点或买入点出现的标志。
竭尽缺口会很快被填补, 这具有很强的技术意义。竭尽缺口的封闭, 表现在上升行情结束时, 投资者应该卖出;表现在下跌行情结束时, 投资者应该买进。
(5)除息除权缺口
股价在除息日扣除股息或在除权日扣除权值后, 与前一天价格相比, 在市价图上会留下一段没有成交的价格区域, 构成除息或除权缺口。
每当公司发放股息或派购红股时, 都要规定一个除息日或除权日。因此, 每种股票在除息、除权之后都会出现股价缺口, 它是由制度因素引起的, 并没有反映股市中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其技术分析的价值不如其他几种缺口大。
图1中, A 股、B 股分别于2004年4月17日、4月27日除权, 在股价走势图上均曾出现除权缺口。
图2是股价普通、突破、逃逸、竭尽缺口示意图。从图中, 投资者可大致看出它们的区别。
A 股 B 股
图1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