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发达国家常以“保护公平竞争”、“保护就业”、“保护社会公平”为理由对贸易进行干预,结合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79年所说的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被贸易所摧毁的”,评析这些贸易政策。
【答案】(1)富兰克林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说,如果从整个国家福利的角度出发,贸易是更优的选择,能使双方受益。贸易所带来的整体利益要大于没有贸易时的自给自足的状况。经济学家都认为即使是引入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后的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整体利益要大于没有贸易时的自给自足状况。贸易能促使各国在较小的行业范围内进行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也増加各国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并且,贸易增强了竞争,减少了封闭经济中不完全竞争带来的市场扭曲。总之,不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都主张贸易优于封闭的自给自足。
(2)而“保护公平竞争”、“保护就业”、“保护社会公平”的贸易保护理论为贸易干预进行了辩护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践中都是在维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牺牲的是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些保护理论并不是主张不进行贸易,而是认为自由贸易好于自给自足并不等同于自由贸易优于合理的政府干预政策,赞成适当的贸易保护,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本国企业发展及其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增加,使本国的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论者认为在寡头或者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干预帮助国际竞争中的本国企业可以提高本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保护公平竞争”论者认为,针对国际市场上存在的政府通过出口补贴、低价倾销等政策直接或间接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造成国外同类企业损失的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贸易限制,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保证国际上的公平竞争,推动真正的自由贸易。“保护就业论”者认为,从微观层次看,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増加。为保证本国相应企业工人的就业问题,适当的限制进口对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保护社会公平”论主张通过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最典型的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为保护社会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国家通过限制进口、价格支持、出口补贴等方式进行保护,将其他行业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这一个或几个行业中,达到一定的社会公平。
2.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元/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元/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増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答案】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价格从20万元/辆降至15万元/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面积ABCDE , 社会总福利增加了面积CED 。
图
(2)对于消费者来讲,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汽车价格为每辆20万元,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都为100万辆,贸易后的价格跌至每辆15万元,国内生产减少至60万辆,此时消费者剩余増加:
(3)对于生产者来讲,贸易后,生产者剩余减少:
因此生产者损失了400亿元。
(4)社会的总福利为生产者损失与消费者收益之和:(亿元),因此社会总福利増加了700亿元。
3. 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世界货物贸易和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均大幅下降。而中国的外资和外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试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的外资和外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中国从1978后年开始的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改革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1979年到1987年为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经贸部《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提出了“政企分开”和“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结合”等措施。
②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包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段。
③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
从1994年到2001年,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和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中国“复关”和加入WTO 的目标进行的。
④2001年以后:以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 的成员国。WTO 的基本规则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
(2)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外资外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以下影响:
①促进自由贸易,增加进出口总额。成为WTO 成员国后,中国既会因为市场的开放而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也会通过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实力和出口能力的增强而扩大对外出口。
②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经济,这一过程伴随着该国经济的不断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新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和动力既来自于更加自由的商品贸易,也来自于更加开放的外商直接投资。
③明确目标和路径,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入世很显然给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但其最重要的影响是有助于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入世对改革的影响包括:a. 为更深入的改革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路径;b.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c. 促进私营企业发展。
(3)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与外资外贸的发展互为因果。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加;b. 外贸依存度明显上升;c. 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和世界排名有较大提高。
②中国利用外资方面,也有非常显著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外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b. 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c. 吸引投资的行业不断増多;d.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4. 画图说明加入关税同盟后一国福利水平反而下降了的情况。
【答案】假设世界上有A 、B 、C 三个国家,都生产某一相同产品,但三国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现以A 国为讨论对象。如图所示,
B 、C 两国的生产成本是固定的,
本低于B 国。
表示A 国的供给曲线,表示A 国的需求曲线。假设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 、C 两国的生产成本,其中C 国成
图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 国对来自B 、C 两国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假设A 国是一小国,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