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17普通生物学1之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环境。
【答案】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或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 翻译。
【答案】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 为模板,转运RNA 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3. 初级生产量(又称第一性生产量)。
【答案】初级生产量又称第一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只有净初级生产量才有可能被人或其他动物所利用。
4. 维管射线。
【答案】维管射线是指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分别地产生的新的射线,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初皮射线。
5.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答案】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在特定的DNA 位点切断DNA 的酶。
6. 顶极群落。
【答案】顶极群落是指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又称演替顶极。
7. 人工流产。
【答案】人工流产是指在避孕失败后不得已而采取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措施。
8. 生物节律。
【答案】生物节律是指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以日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以月为周期的月周期节律,或年为周期的年节律。生物节律是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地球的自然条件,如昼夜、冬夏、潮汐等而发生的,现在它们已经成了能够脱离环境变化的生物自身的规律了。
二、填空题
9. 抗原是指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和_____结合或和_____结合,引起人或动物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
【答案】抗体;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
【解析】抗原是指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和抗体结合或和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引起人或动物的免疫反应的外来物质。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原大多是蛋白质、多糖类大分子和黏多糖等。抗原与抗体或与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是抗原决定子。抗原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完全抗原简称抗原,是一类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等。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是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因此又称为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有了抗原性。
10.牛、羊等反刍类动物的“胃”分为四室,即瘤胃、网胃、_____和_____。
【答案】瓣胃;皱胃
11.一切真核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核,但_____和_____中没有细胞核。
【答案】被子植物的成熟筛管分子;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12.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
【答案】下丘脑
【解析】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包括视前区一一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视前区一一下丘脑前部接受温度刺激后,把信息传到下丘脑后部进行整合,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13.鸟类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为_____,而不是肺泡。
【答案】微气管
【解析】鸟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孔、内鼻孔、咽、喉、气管、2个支气管、肺、气囊。鸟类的肺相对体积较小,是一种海绵状缺乏弹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由多极分支形成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构成。其中最细的分支是三级支气管或平行支气管,其呈平行排列。在三级支气管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微气管周围。微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鸟类肺的功能单位。微气管相当于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的肺泡,但在结构上又有本质的区别,即肺泡是微细支气管末端膨大的盲囊,而鸟类的微气管却与背侧及腹侧的较大支气管相连通,因而不具盲端。鸟类的微气管直径仅有其肺的气体交换总面积比人约大10倍。鸟类还有4对半气囊,辅助呼吸,气囊主要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血管。气囊是暂时性储藏气体的场所,无气体交换的功能。鸟类呼吸系统为双重呼吸,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都单向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
14.生殖隔离中后合子机制(交配后隔离)有哪三种结果?_____、_____、_____。
【答案】杂种不活;杂种不育;杂种破落
【解析】交配后生殖隔离是指交配后合子不能发育或能发育但不能产生健康而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生殖隔离。合子后的生殖障碍和杂种合子的命运有关。
(1)杂种不活是指杂种可以形成,但杂种合子不能发育或者不能发育到性成熟就死亡。 (2)杂种不育是指杂种可以存活,且个体能达到性成熟但不育,不能繁殖产生后代。
(3)杂种破落是指第一代杂种能存活而且能发育,但当这些杂种彼此间交配或同任一亲本交配,其后代却是衰弱的或是不育的。
15.体内缺乏维生素A 时,影响_____的合成,可引起_____症。
【答案】视紫红质;夜盲
【解析】维生素A , 也称为视黄醇,是视紫红质的主要成分,保持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 缺乏时,视紫红质在光照时不能发生正常反应,这就使视杆细胞失去了感光的能力,易出现夜盲。
16.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产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比称为_____。
【答案】平衡常数
17.筛管分子就是一个细胞,成熟时,其_____消失,两端壁特化而具许多细孔,称为_____。
【答案】细胞核;筛板
18.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与下个神经元的_____接合形成__________,这个部位受生物电刺激主要产_____生出使生物电继续往下传。
【答案】突起或胞体;突触;神经递质
三、简答题
19.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答案】遗传密码是指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它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化学构成和生物学功能。遗传密码的特点如下:
(1)连续性
:
的读码方向从
端至端方向,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链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和重叠,均会造成移码突变。
(2)简并性: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
(3)摆动性:上的密码子与转运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时,大多数情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能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即摆动配对。
(4)通用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