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价格水平上涨,曲线向右平移

B. 如果税收增加,曲线向左平移

C.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曲线向右平移

D. 如果政府支出减少,曲线向左平移

【答案】C

【解析】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有人口增长、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增加等,因此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影响长期 总供给。税收和政府支出是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而价格水平一般认为是内生变量,不会影响曲线的移动。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 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答案】C

【解析】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储蓄须等于计划投资。只有当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相等时,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

3. 下列哪一项不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

A. 垄断利润

B. 行业工会加薪要求

C. 石油冲击

D. 货币供给过多

【答案】D

【解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的成本包括工资和利润,石油由于是工业的原料,因此它也构成成本。货币供给过多会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4. 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 )。

A.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B.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 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

【答案】C

【解析】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C u 表示流通中的通货; R d 表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A

【解析】在IS-LM 模型中,选取一点满足题设,如图中A 点。A 点在IS 曲线右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保持国民收入不变,利率必然需要下降才能回到IS 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上。国民收入不变,储蓄则不变,利率下降则投资将上升。因此,只有在投资增加时,投资才能等于储蓄。可见A 点处于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即产品市场上存在超额供给。A 点在LM 曲线左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保持国民收入不变,且货币供给不变。由于交易货币需求仅受收入影响,因此交易货币需求量不变,而此时需要利率下降才能回到LM 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利率下降,投资货币需求增加,因而总的货币需求增加。可见只有增加货币需求才能使得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因而A 点代表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供给。

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论述题

6. “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对于这一目标的确定,温家宝总理的解释是:在今后五年以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就是由原来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追求经济增长质量转变。请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论述加大教育投入和企、}卜研发投资的必要性。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出增长核算公式为:

其中,为总产出增长率,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

为技术进步率,α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因此,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

技术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来表示。 来表示,劳动对增长的贡献可以用来表示,(2)根据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核算公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含义是改变传统的倚重于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更好地促进经济节约、快速的发展。由增长核算公式可见,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其投入增长率乘以其产出弹性,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技术进步1%,能引起产出增长1%。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就是改变传统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节约型的经济增长。

(3)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资本、劳动密集形式来拉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形势。首先,我国的劳动力的增长已进入瓶颈,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量减少,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 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其次,劳动力成本、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缺口越来越大,供给越来越跟不上需求,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成为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大教育和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计算题

7. 假设消费函数为

是当年加上前一年的加权平均:,其中是持久可支配收入。同时假设消费者的持久可支配收入,其中Y D 是当年可支配收入。

(1)假设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则第二年的消费为多少?

(2)假设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增至7000元,并在将来一直保持这个收入,则第三年、第四年以及以后各年的消费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