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答案】错误
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与之相对的是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
(2)主观条件
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因此,不能说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2. 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答案】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根据人在认知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学习风格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学习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
可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二、简答题
3. 心智技能是怎样分阶段形成的? 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活动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经历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这三个阶
段。
①原型定向阶段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此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它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
②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动作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动作本身是通过一定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对象在动作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以外显的形式来实现的。主体在原型操作过程中,不仅仅是依据原有的定向映象作出相应的动作,而且同时可以使作出的动作在头脑中得以反映,从而在感性上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这种完备的感性的动觉映象是心智技能开始形成及内化的基础。因而原型操作在心智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③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2)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原型定向阶段
a. 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这样,学生对于活动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映象,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b. 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c.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构成活动的动作不能以现成的形式教授,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师生共同总结各步动作及其执行顺序。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各动作划分的原因及动作顺序的合乎法则性,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d.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e. 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②原型操作阶段
a. 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
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作出,不能遗漏或缺失。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察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b. 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心智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c. 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d.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原型内化阶段
为了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自动化,教学中必须注意:
a. 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而后逐步转向内部言语。在采用外部言语的场合,还应注意从出声的外部言语转向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顺序不能颠倒。
b. 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逐渐缩减,其中包括省略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成分与合并有关的动作。
c. 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d. 在山出声到不出声、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4.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答案】(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乙答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 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 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5. 实现社会规范认同性学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包括对规范必要性的认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