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891单独考试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伦理外部控制
【答案】外部控制是探讨行政伦理原则、精神和规范如何转化为相应的行政制度形式的问题,实质是行政伦理规范的文献化、法律化和常规化过程。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指向是从行政制度本身基本构成方面解决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道德价值实现问题。其优点有:
①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确立刚性标准;
②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也可以比较利益的等级以做出选择,避免自己的自由裁量成为一种个人的任意行为。其缺点有:法制的普遍性必然不能解决特殊问题,只能解决一般问题。由于法律制度不能自动发生作用,法律制度的解释是人为的,法律制度的漏洞也要靠人来弥补。
2. 行政领导方法
【答案】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具体可分为:①领导制度要求的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②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变的方法,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
3. 行政组织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的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
4. 主观责任
【答案】主观责任是根植于公务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而产生的伦理信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政治意识形态抉择居于主观责任的核心地位。对意识形态的决断,制约行政人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对于和平状态中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来讲,“公共”观念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念。
②价值观层次。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行政人员对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包括他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③心理层次。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
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
二、简答题
5. 简述公共危机决策约束条件和决策原则。
【答案】公共危机管理要求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准确决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进行公共危机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危机决策的约束条件,遵循一定的决策原则。
危机决策的各种约束条件
①时间紧迫,危机的发生、发展有突然性与急剧性的特征,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 ②信息有限,危机一般都是突发性的,因此关于危机的信息掌握有限;
③资源有限,由于危机决策需要迅速做出,因而决策者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调动各方面资源;
④事态发展可能危及决策者或大多数公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后果很难顶料。
由于以上种种约束条件的限制,在危机状态下进行决策,需要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的原则,从而也要求政府需要设立特定的公共危机决策机制。
(2)公共危机决策原则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在危机状态下进行决策,需要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的原则,从而也要求政府需要设立特定的公共危机决策机制。与常规决策相比,公共危机决策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①权力集中原则。在紧急状态下,权力集中有利于全方位地调动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应对危机,也有利十适当简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②结果优先原则。在危机状态下,因形势严峻,难以全面考虑应. 对方式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决策应以结果优先,即把政策结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③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在危机状态下,因时间紧迫、信息资源有限,很难迅速对问题作全面深入分析,因此,在不违背长期目标的情况下,首要的任务是找到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以及可能导致局势恶化的因素,即优先实现短期目标。
④强制原则。为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限制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决策机关需要以相对强硬的姿态制定、推行相关决策。这一原则虽与民主价值观不相符合,但在危机状态下是需要的。强制原则实行由于决策机关享有调度的合法性和权威。
⑤勇于承担风险原则。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以及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境下做出决策,必定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决策者在尽可能降低决策风险的同时,必须做好承担风险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6. 法制行政的基本原则。
【答案】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由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权力主体的监督,而约束和监督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是有一定规范性的。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如下:
(1)行政行为必须适合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即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既定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相抵触。其含有以下几层意思:
①在既定法律或法规有效期间,即其未被停止或废止之前,行政行为须适合其规定;
②一切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都不发生效力;
③下级行政机关不得抵触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或命令;
④除特别法明确规定例外,行政须自动适应法律或法规规定。
(2)行政命令不得代替应以法律规定的诸事项,即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诸事项,不得以行政命令代替,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变更或修改,由制定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命令不能代替。
(3)行政裁量须适合法规和适当,即在法律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方面,行政裁量也必须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的精神,符合其通则,并不得与其他法规规定相抵触。同时,行政裁量必须符合公益目的和通常事理,即适当。
(4)通过对不法行政的监督和矫正,来保障国家和公民的利益。
这里有两种情况:
①以行政救济制度来保障法治行政的主旨,在不法行政行为发生的条件下,通过申诉、诉愿和行政诉讼等制度,使受害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②在国家或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通过法定监督权的运用,来保障法治行政的主旨,追究行政责任,维护宪法精神和法律制度。
7. 简述完善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
【答案】新闻发布是一种两步传播法,通过记者向公众转达政府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工作情况,加强与公众的联系。
(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畅通。政府新闻工作机构首先要消息灵通,要与政府内部各机构、与新闻单位以及社会上各类企事业组织的公关部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第一手可靠消息。
(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对社会舆论的敏感问题,如治安、交通、环保、物价、水电、气象等消息,及时做好综合分析工作,并与有关部门保持热线联络,随时一加以核实、调整; 涉及授权范围外的重大消息,应及时报告主管的行政首长; 常规性的信息也应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后,政府新闻工作机构成了政府消息的权威来源,新闻界查询、咨询的焦点。必须保证这条权威渠道畅通无阻,随时为新闻界提供新闻资料、图片及有关消息的核实与查询,并接待好海内外来访的记者。
(4)例行的新闻发布。政府一级的公关工作应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这种新闻发布是定期的(如每周一次),由政府新闻处官员实施,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公告形式进行,以“发布”和“告知”为主,不一定需要回答记者的问题,时间比记者招待会简短。例行发布会常被派发新闻通稿所代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