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智力
【答案】智力(intelligence )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至今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定义,韦克斯勒认为,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智力内涵的不同定义反映心理学家对智力的三种基本研究取向:因素结构取向、信息加工取向和原型取向。个体的智力水平通过智力测验来评定,最常用的测验有斯坦福一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等。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指引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有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动机由内驱力和秀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3. 精神分析
【答案】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学派提倡的用来治疗的一种方法。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得到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心理
【答案】心理是个体一切精神活动的总称。与物质相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以及从潜意识到意识的具有不同程度觉知的各种心理现象。人类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一般包括个体心理、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物作用十人(主要是人脑)
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或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的。
5. 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学习者对材料加工得越细致、越深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字法、意义识记。另一类加深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提要法、划线、记笔记等。
6.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答案】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
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形态很多:按突起的数日常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
运动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7.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
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
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如下:
(1)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2)若两个智力测验的标准差不同,所得的结果便不能进行比较。智力测验中己较少使用,由离差智商代替。
8. 语义记忆
【答案】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语义记忆是相对于情景记忆而言,是指事实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预测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形成,又与语词密不可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的特点。其信息是以意义为参照的,不受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因而容易存取,提取时也不需要作明显的努力。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方式,与思维密切联系,可以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激活扩散模型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9. 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指皮亚杰心理认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
,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
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皮亚杰设计了不同的守恒任务,如数量守恒、液体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每一种守恒任务都包含着同样的三个步骤,以数量守恒为例来看这三个步骤:①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完全一样; ②改变第二排扣子的排列方式,使其中每个扣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但所含的扣子数量未变; ③问儿童,现在这两排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10.注意稳定性
【答案】注意稳定性是注意的品质之一,也叫持续性注意。它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人是科学家”这一命题?
【答案】“人是科学家”这一命题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凯利在《个人建构心理学》中奠定了认知理论在人格心理学中的地位。这种理论认为,处在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经历了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或观点,对以后生活的影响也不同,这些人格的差异都是由于不同的人建构世界的方式不同。凯利提出了“人是科学家”的命题,意即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样,总是试图认识世界。科学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确定性或减少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地对经验给以概括,通过概括,就能发现一些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与另一些事物区分开来。这种对事物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的认识,就形成了对世界的建构。凯利认为,任何建构都是双极的或_分性的,如友好—敌意、热情—冷淡、善良—邪恶。
12.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答案】在学科分类学中,通常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心理学一般被认为是一门中间学科,其理由如下:
(1)心理学具备自然科学的特征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实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表明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心理学具备社会学科的特征
人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因此与社会环境有关。如研究语言、思维、感知觉等与社会实践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