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人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答案】推理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气氛效应
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2)换位理论
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心理模型理论
约翰逊一莱尔德等人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建并检验心理模型的过程,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4)条件推理中的证实倾向
在命题检验中,常见的偏差是人表现出强烈的证实倾向,即极力去证实命题是真,而很少尝试证命题为伪。不管一个规则或命题得到多少次肯定,它都不能被普遍认为是真的,仅仅一个矛盾的例子就可以将它否定。在命题检验过程中,人们往往偏离逻辑的要求,表现出强烈的寻求肯定的倾向,很少作出否定的尝试。
2. 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①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②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时,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①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②当利用复合刺激同时作用于不同的感觉道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4)反应时间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①反应时间与机体的适应水平
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凸
②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一时距称为预备时间。
a. 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就会来小及作好反应的准备;
b. 如果预备时间太长,被试的准备状态则会越过最佳状态而趋向衰退。
③反应时间与额外动机
a. 在罚的条件下,被试反应的额外动机最强,其反应时最短;
b. 在赏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次之;
c. 在不赏不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最长。
④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年龄
a.25岁以前,人的反应时间逐渐变快;
b. 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很少;
c.60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变慢。
⑤反应时间与练习
a. 一般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b.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 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则较小。 ⑥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同一个被试,在同一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3. 如果你曾开过止痛药缓解手术痛苦或牙痛,你可能经历痛(伤痛)或感觉与痛源定位能力的分离。把这和盲视及无觉察知觉联系起来。
【答案】(1)止痛药通常是通过化学物质来阻断神经间的信息传递,以此来达到比痛的目的。由于神经间的信息传递能力丧失,因此会导致痛或感觉与痛源定位能力的分离。
(2)无觉察知觉是指涉及无意识层面的知觉加工,盲视是著名的无觉察知觉现象,被韦斯克兰茨用来描述不承认有觉察知觉的病人在盲点(盲场)中的视觉能力。
(3)感觉与定位的分离与无觉察知觉的本质是相同的,二者都强调了对刺激的无意识。
4. 后期认知加上的眼动指标有哪些?
【答案】后期认知加工的眼动指标有:
(1)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
①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指注视点离开当前兴趣区后的首次注视时间。
②该指标反映的是词汇加工的后期阶段特征。
(2)第二遍阅读时间
①第二遍阅读时间指对某兴趣区第一遍阅读之后注视点再次回到该兴趣区的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又被称为“回看注视时间”。
②该指标通常被看做是反映信息加工后期阶段的指标。
(3)回视路径阅读时间
①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指从某个兴趣区的第一次注视开始,到注视点落到该兴趣区右侧的区域为比(不包括这一注视点),之间所有的注视点的持续时间的总和。
②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词汇通达的加工过程,而且还能反映后期句子整合的加工过程。 (4)选择性回视路径阅读时间
①选择性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指从某个兴趣区的第一次注视开始,到注视点落到该兴趣区右侧的区域为止(不包括这一注视点),之问所有落在该兴趣区的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
②该指标不仅能反映早期与词汇通达有关的认知加工效应,而且能反映后期与句子整合有关的认知加工效应。
(5)重读时间
①重读时间指对某兴趣区的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减去第一遍阅读时间后的持续时间。
②这一指标主要反映被试在目标区遇到困难后的冉分析过程。
5. 主观报告与脑区激活的程度相关有什么意义?
【答案】主观报告是实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因变量指标,通常是实验结果的一部分,要求处于一定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对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做出恰当的口头表达。
当外界刺激变动时,大多数人的报告在经验上有相似的波动。相应的会引起被试心理上程序的变化,如果通过仪器如ERP ,fMRI 等则能探测到相应的脑活动的状态,不同的心理过程或者是被试不同的主观感受,可能导致所引起的脑区激活的程度不同。主观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检验所记录的脑活动是否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一致,被试主观报告出在完成任务过程时,自己的亲身体会。因此,主观报告为用仪器记录心理活动所激活的脑区程度提供了辅助资料。
6. 启动效应的测量方法是怎样的?
【答案】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启动效应又分直接启动与间接启动。在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是相同的; 而在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有关,但并不相同。
启动效应的测量方法有:
(1)知觉辨认
①实验程序
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把这些单字与未学过的一些单字随机混合,在速示器上逐个以极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