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802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瓦格纳写作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代表作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漂泊的荷兰人; 唐豪塞; 罗恩格林
【解析】理夏德. 瓦格纳(1813~1883)十九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歌剧改革家。其代表作有《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
2. 新古典主义者采用古典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形式构建作品,写作_____、_____等体裁,用线性的_____取代浪漫主义的和声思维,远离大型管弦乐队,恢复到小型室内乐队的编制,强调音乐自身的表达能力,摆脱“标题音乐”的影响,写作纯音乐作品,感情表达冷静理性,不过多渲染个人主观感受。
【答案】大协奏曲/帕萨卡里亚; 赋格/卡农; 复调思维
【解析】新古典主义是对后浪漫主义的反动。它复兴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帕萨卡里亚、赋格、卡农等体裁; 线性的复调思维取代浪漫主义的和声思维; 不用大编制的管弦乐队,爱好小型室内乐队的编制和朴实无华的效果; 提倡“纯音乐”,认为标题是多余的。
3. 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形式由作曲家_____开创,采用三乐章的套曲模式,第一乐章是乐队全奏和独奏交替的“_____”结构。
【答案】托雷利; 利都奈罗
【解析】朱塞培·托雷利开创了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形式,采用三乐章的套曲模式,第一乐章是乐队全奏和独奏交替的“利都奈罗”结构,托雷利的创作为巴罗克晚期独奏协奏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4. 勋伯格后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_____》、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和康塔塔《古列之歌》。勋伯格以无调性技法写作、描绘一个丑角在月光下冥想的配乐诵唱作品《_____》是表现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他的十二音作品有歌剧《_____》和反战性的康塔塔《一个华沙幸存者》。
【答案】升华之夜; 月光下的彼埃罗; 摩西与亚伦
【解析】勋伯格后浪漫主义时期的10部作品,包含歌曲、两首标题器乐曲和几首纯器乐曲。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和康塔塔《古列之歌》等。《期待》、《幸运之手》和《月光下的彼埃罗》是表现主义的杰作,其中《月光下的彼埃罗》以
无调性技法写作、描绘一个丑角在月光下冥想。十二音作品有歌剧《摩西与亚伦》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华沙幸存者》。
5. 19世纪中叶,李斯特始创了带标题的交响音乐新体裁_____,并在这种新体裁中运用“主题变形”的发展手法,他的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
【答案】交响诗,塔索、前奏曲
【解析】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主要创作领域是交响诗和钢琴曲。其对西方音乐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首创了交响诗这一体裁。交响诗是把多乐章的因素合成单乐章的结构来表现文学或美术题材内容,李斯特在里边运用了“主题变形”的发展手法。其代表作有《塔索》《前
b 奏曲》《普罗米修斯》《d 小调奏鸣曲》《E 大调钢琴协奏曲》等。
6. 莫扎特的歌剧杰作有:意大利喜歌剧《_____》和《唐璜》。意大利正歌剧《_____》和《魔笛》。
【答案】费加罗的婚礼; 狄托的仁慈; 德语歌唱剧
【解析】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为人类留下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开罗的鹅》《受骗的丈夫》等,意大利正歌剧《狄托的仁慈》和德语歌唱剧《魔笛》等。
7. 理查·斯特劳斯的的歌剧作品中,剧情荒诞恐怖、音乐尖锐前卫、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论的有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戏剧写作的《_____》,以及根据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戏剧而作的《_____》,按照18世纪音乐体系写作的《_____》,有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维也纳圆舞曲节奏,酷似莫扎特的歌剧风格。
【答案】莎乐美; 埃莱克特拉; 玫瑰骑士
【解析】1898年以后,理查·斯特劳斯(1864~1949)主要创作领域转向歌剧,代表作有《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等。《莎乐美》剧情取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同名戏剧; 《埃莱克特拉》根据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同名剧作创作; 《玫瑰骑士》是一部喜歌剧,故事背景为18世纪的贵族社会,因而全部音乐的和声基于自然体系,有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维也纳圆舞曲节奏,管弦乐音响十分细腻。
8. 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一些钢琴小品新体裁,如舒伯特首创的和门德尔松首创的_____和门德尔松的_____。
【答案】音乐瞬间,无词歌
【解析】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独奏音乐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许多作曲家都将钢琴特性小品作为他们钢琴音乐创作的“主阵地”,并分别首创、移植、复兴、发展了相应的体裁。令人瞩目的品种有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即兴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舒曼的《幽默曲》、《新事曲》,肖邦的《夜曲》,勃拉姆斯的《狂想曲》等。
9. 文艺复兴时期的弥撒曲,有引用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旋律的_____弥撒曲,也有大段借用现成曲调的弥撒曲。
【答案】定旋律; 模拟
【解析】“定旋律弥撒”即常规弥撒的各部分用同一首圣咏或世俗旋律作定旋律声部,并对它进行增值、减值、逆行和倒影等多种对位手法处理。“模拟弥撒”即大段借用现成旋律(包括经文歌、牧歌、尚松等的旋律)为素材创作的弥撒曲。
10.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形式是格里_____,它应用于教士每日必做的宗教功课_____和重要的天主教仪式_____。
【答案】高利圣咏; 日课; 弥撒
【解析】西方中世纪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格里高利圣咏主要是运用于日课和弥撒这两种宗教礼拜活动。日课是修道院规定的教士每日必做的宗教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弥撒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
二、名词解释
11.《培尔·金特》
【答案】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五幕诗剧而作的戏剧配乐,诗剧来自挪威传说,讲述了浪荡子培尔·金特一生的冒险经历,格里格的戏剧配乐有26个片段,后从中选取8段,组成两套组曲,集中了戏剧配乐中的精华,其中的“晨景”、“阿妮特拉之舞”、“在山妖宫殿中”和“索尔维格之歌”流传广泛。
12.《彼得. 格兰姆斯》
【答案】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创作的三幕歌剧,根据英国诗人克莱伯的诗篇《自治村》编写剧本。剧情大意:某渔村性格粗鲁孤僻的渔夫彼得·格兰姆斯两次被怀疑杀害雇工,为村民所不容,最终精神错乱的渔夫驾船远航自沉。这是一部心理分析剧,描绘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被认为是作曲家乃至英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13.《新音乐杂志》
【答案】1834年,作曲家舒曼与维克等人共同创办的音乐评论杂志。杂志对当时德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热情赞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才华,推荐肖邦和勃拉姆斯等新人。舒曼在评论文章中常用“佛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两个笔名,代表不同的性格,撰写各种不同观点的评论文童。
14.伪音
【答案】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作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