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管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成为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
2.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
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3. 试分析农业信息市场的主体及其作用。
【答案】(1)农业信息的使用者
用户信息使用水平决定信息的需求,进而影响信息的供给主体。这个主体的数量、素质、能量、行为等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产品的价值、价格判定、产品交易过程、产品使用后果等。商家和社会需要精心培育用户的信息需求。
(2)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农业信息生产者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3)具有多种角色的政府
在农业信息市场中,政府具有信息用户、信息生产者、信息中间商、调节者的角色。政府所收集和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别人无力收集或不愿收集的公益性信息。政府所提供的农业信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政府为农业信息的生产商提供相应的补贴。政府还承担着农业信息用户,特别是对农户的培训责任。
4.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a.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人口数增加农业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
b.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
c.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②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a.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村人口资源的规模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数量的分布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b.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 旬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人们在就业选择中偏爱劳动报酬高的产业部门,而不愿意到劳动报酬较低的部门就业。 c.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适龄人口,成为农业劳动力供给中的无效供给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剧了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在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d.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有两个来源:参加农业劳动的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天的农业劳动时间和全年农业劳动时间的总和; 非农业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或其他时间参与农业劳动的时间。农业劳动力每个工日的长短、全年劳动工日的多少,受农业气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劳动手段、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国家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a.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不同的生产季节或不同的生产时期,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劳动时间长短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利用形式。
b.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内部各行业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极不相同,即使在一种行业内部,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生产时期,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c.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在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农产品社会总需求量的扩大,要求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与之相协调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核心,是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数量上的扩大。
②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a. 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反比。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也就是有限的。在一定范围内,农业自然资源数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正比。社会可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最终数量是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潜在极限。
b.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第一,人口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基本因素
总人日的规模越大,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相应地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多; 反之越少。
生产畜牧业产品比生产种植业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要大得多。如果人们的食物构成以植物产品为主,则对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第二,社会经济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根本因素
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非农产业部门,需要相应规模的农业劳动力为之生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