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自2004年我国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作为首批实验省份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到2007年新课程高中阶段已经进行了一轮课程实施。陕西省于2007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新课程带来了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化学教材作为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依托与载体,既是化学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世界观等的重要依据,教师能否运用好教材,教材能否适应教师教学,教师和教材的相互适应性问题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是否适应?在哪些方面适应?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和困惑?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如何使教师更快地适应新教材?如何使教师的共性问题呈现给各级行政决策部门和研究部门?对这些问题的调研,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从2007年10月开始到2008年1月,笔者就“基于化学新课程背景的化学教师与教材相互适应”课题调研陕西省10个地市的24所中学高一化学教师,了解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分析、理解、运用教材上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后形成以下结论:教材在规定的课时量、习题的编制、结构体系、教材与现实之间差距等方面存在着教材对教师的不适应;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已有自己组织、分析、整理教材的意识;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可操作空间和素材,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用以教学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没有达到教材要求,与相关学科间的配合协调还不够密切;教师在驾驭教材特别是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等结论。据此得出结论并提出有效策略: 对教师培训建议: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多给教师提供机会进行一些经验、资源交流;对行政机构和教研部门建议:尽快出台陕西省2010年高考实施方案,行政机构和教研部门应对高考信息多传递,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建设性的指导;对准入的与化学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加强研究,使它们真正配套而不是添乱;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落实校本教研活动,以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硬件建设,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对教材编者的建议:前文中教师提出了对教材的不适应,或许很片面,但却是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希望对教材编写者有一定的启示;对教师的建议: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改变过去教师只是被研究者的状态,而成为研究型教师。化学教师个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落实在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与编制上,多观摩示范课;对教材评价方面的建议:加强课程与评价的结合,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是科学使用新教材的保障。
通过本研究,旨在诊断陕西省各地区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新教材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希望提出两者相互适应的可行性建议和优化两者关系的应对策略,以便进一步完善这一重大的课程改革实验,使之能在全省更好地开展和推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