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考古通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

【答案】(1)旧石器时代早期

①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发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为一个青年男性的上门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指状比北京人发育突出。

②巫山人:在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骨坡发现一块左侧下颌骨,古地磁测年为距今约200万年。

③郧县人:在湖北省郧县发现两块挤压变形严重的头骨化石,距今约80~90万年,目前普遍认为属直立人。

④公王岭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发现头骨化石,形态较北京人原始,脑量约780ml ,古地磁测年为距今80万~75万年。

1931年和1966年陆续发⑤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于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头盖骨,

现有牙齿、肢骨、头骨等,距今70~20万年。

⑥陈家窝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发现下颂骨和牙齿,保存较好,牙齿属一老年人,距今约53万年。

⑦南京人: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发现头盖骨及牙齿等,其中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所特有,距今约35万年。

⑧金牛山人:在辽宁省营口县发现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等丰富的化石,形态介于智人和直立人之间,距今约28万年左右。

⑨和县人:在安徽和县汪家山发现头盖骨、下颁骨及牙齿,属于不同个体,铀系法的测年结果为距今19万~15万年,热释光法(见考古年代学)测得的年代在距今20万年以内。

(2)旧石器时代中期

①大荔人: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一个青年男性的完整头盖骨,形态较北京人进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年。

②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发现人类牙齿、顶骨化石,属早期智人范畴,距今10万年之内。 ③新洞人: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左上前白齿一枚,形态较北京人进步,属早期智人,距今13.5~17.5万年。

④许家窑人:在山西省阳高县发现人类顶骨、上颌骨、牙齿化石,距今约10万年前。

⑤巢湖人:巢湖人,又称银山人,在安徽省巢县发现人类枕骨、上颉骨、牙齿化石,距今16~20万年。

⑥长阳人:在湖北省长阳县发现人类左侧上颂骨、右下前白齿等,比直立人进步,距今19.5

万年左右。

⑦马坝人:在广东省马坝发现额骨、顶骨、鼻骨等,形态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距今12.9万年左右。

⑧桐梓人:在贵州省桐梓发现人类牙齿,或属早期智人,有争议,距今18.1~11.3万年。 (3)旧石器时代晚期

①山顶洞人:在北京发现人类化石待变11个个体,属晚期智人,距今1.8万年。

②河套人:1922年由法国人桑志华在河套发现,至二十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人类牙齿、骰骨及头骨残片等,距今约14万~7万年前。

70年,底部距今③资阳人:在四川资阳发现人类头骨化石,属晚期智人,顶部距今2170±

39300±2500年。

④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人类化石另有广西麒麟山人、吐波人、柳江人、山西峙略人、吉林安图人、云南丽江人、左镇人、西畴人、山东新泰人、浙江建德人、辽宁前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龙人等。

2. 简述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标。

【答案】“夏商周断代工程”是1996年启动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中国历史还没有夏商周以前和夏商周部分的确切纪年,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依照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或是有王无年,出现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不正常现象。

1996年5月,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就是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集中相关学科的优势,力求作出能反映20世纪年代学研究最好水平的成果,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表》。

根据各历史阶段材料的不同情况,《夏商周年表》要达到的目标如下:

(1)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对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对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对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2000年11月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但该报告迟迟未能通过。 3. 简述山顶洞人

【答案】(1)山顶洞人的发现

山顶洞遗址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顶部,1930年因清理寻找北京人遗址堆积的界线而发

现。1933~1934年发掘期间,发现了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大量的动物化石。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和装饰品。

(2)动物化石

在山顶洞堆积中发现的动物化石有54个种类,其中48种为哺乳动物。在哺乳动物中,仅有最后鬣狗、洞熊和鸵鸟为灭绝种,占整个群体的12.1%,其余均为现生种类,这说明山顶洞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的较晚阶段。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层堆积的年代为距今2.7万年,开始阶段的堆积为3.4万年左右。

(3)人类化石

①化石数量

山顶洞人类化石的材料包括8个体。其中有2个成年男性,3个成年女性,1个少年,2个幼儿。在3个完整的头骨中,有1个6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1个中年女性和1个青年女性。

②共同特征

山顶洞人共同特征是前额隆起,颅穹隆的圆隆程度,脑量达1300~1500毫升,头骨最高处在顶结节附近,矢状脊小,头骨壁较薄,前颂部后缩,牙齿细小,齿冠较高。这些特征都说明山顶洞人属于典型的晚期智人类型。

③人种确定

a. 德国学者的观点

德国学者F. 魏敦瑞认为,老年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接近西欧的克鲁马农人,但据形态观察,又可确定为原始的蒙古人种。中年女性的类似爱斯基摩人,青年女性则类似于美拉尼西亚人。

b. 中国学者的观点

后来中国学者吴新智重新研究认为,老年男性的头骨的鼻骨较窄、有鼻前窝,颧骨突出且较直,都是典型的蒙古人种的特征。中年女性的测量数据也显示与现代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密切关系。或者说,这些测量数据除了晚期智人的共同具有的原始特征以外,主要方面都与现代蒙古人种接近,反映的是正在形成中蒙古人种的特点。

(4)原始技术

山顶洞人的原始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①钻孔技术

从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可以看到,当时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不但可以单面直钻,而且可以对钻。

②磨制技术

另一项技术成就是磨制技术的出现,尽管这种技术还是初步的,并且只用于加工装饰品类的非生产性制品,但无疑为这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他们的生计手段大为改善,并促进了原始经济的发展。

③生活范围

海蚶和厚壳蚌均非周口店所出产,海蚶是海产品,周口店当时距海肯定应有一段距离;厚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