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商学院836管理综合之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激励中的强化理论及其行为修正。
【答案】(1)强化理论的概念
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是由美国的斯金纳(B.F.Skinner )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该理论着重研究人的内在或外在行为结果对其以后行为的反作用。
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这种行为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控制该行为的重复出现与否。即,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这种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
(2)强化理论的行为修正
强化理论的行为修正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
①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是指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使其重现和加强。这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在管理中表现为奖酬,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职位提升、高奖金、提供满意的工作条件等,这些可使员工的行为重现和加强。
②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是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如批评、惩罚等),使员工为了减少或消除可能会作用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从而使其行为符合要求或避免作出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③自然消退,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上的否定使其自然消退; 另一种是指原来用正强化手段鼓励的有利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改变,不再给予正强化,使其逐渐消失。
④惩罚,是指用批评、降薪、降职、罚款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措施来创造一种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惩罚是阻止错误行为发生的方法,它的速度通常快于自然消退中的忽视手段,但其效果只是暂时的,并可能会在以后对职工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影响。
2. 简述管理者的角色。
【答案】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二类,如图所示。
图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指涉及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职责的角色,它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
①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
②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联络者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从监督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①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
②冲突管理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③资源分配者。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括财务资源或设备、时间、信息和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
④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
3.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答案】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李维特首先提出来的。产品在寿命周期中通常要
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四阶段。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产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企业应据此采取不同的产品开发对策。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管理者的启不包括:
(1)对于投入期的产品成本,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和用户的意见与建议并据此对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完善; 同时,企业广泛展开促销活动,以激发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注意、兴趣以及消费欲望,以迅速打开销路。
(2)成长期是产品开发的决定性阶段,企业应努力稳定产品质量,精心维护产品声誉,加速扩大生产能力,组织好销售工作,保证充分供应,绝不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销,谨防竞争对手乘虚而人。
(3)产品经过成长期逐渐趋向成熟,成熟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产品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要尽可能延长产品成熟期的时间。为此,要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争取价格优势,以维持市场占有份额; 同时还要加强广告宣传和用户服务工作,在不失去老客户的同时,努力扩大新用户,最根本的措施是对老产品进行改造,以提供具有活力的更新型产品,形成市场和用户扩张的新势头。
(4)对于处在衰退期的产品,企业应积极转移市场,努力在新的地区开拓对该产品的需求,或在不改变产品基本结构和性能的前提下,寻找新的用途,开发新的用户,力求在新的领域代替其他产品,以使产品起死回生。如果发现衰退产品既无新用途,也无新市场则应当机立断,有步骤地迅速将其予以淘汰。
4. 简述计划的灵活性。
【答案】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计划的灵活性是指当出现意外情况时计划具有的改变方向的能力。
(1)计划灵活性的利弊
①计划的灵活性越大,则由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就越少;
②计划的灵活性会给组织带来额外的费用。
在给计划增添灵活性时,必须权衡使计划具有灵活性所需的费用与将来在承诺任务中所包含的风险。
(2)计划的灵活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具备下述能力:
①在不花过多的钱和避免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能改变原定的计划,使计划有回旋的余地; ②不管环境发生什么变化,甚至原定计划失误,还能使计划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3)灵活性原则的应用在下列情况下会受到限制:
①情况紧急需要当机立断而无法考虑计划工作的灵活性;
②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可能花钱太多,以致由于灵活性而得到的好处可能补偿不了它的费用支出;
③根本无法使计划具有灵活性的情况,或者遇到的困难太大以致使灵活性行不通。
5. 如何理解公平理论中的“反向歧视”原则?
【答案】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