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问题?
【答案】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的交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是在多种学科及其研究成果支撑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不断从各相关学科中吸取有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并在不断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及其理论体系,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2)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原动力
一般来说,能够支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有关学科及其理论,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开展和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不断吸收其有用的成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含量,增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2. 什么是客观性题目? 什么是主观性题目? 都有哪些客观性题型?
【答案】一个语言测验根据测验特定的目的和测验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题型。我们在测验的类型一节里,曾经讨论过主观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的问题,一般来讲,为了保证侧验的信度和效度,一个侧验应该既包括主观性题目也包括客观性题目。
(1)客观性题目
客观性题目是指题目不仅有题干,而且己经将答案列出,由你做出选择的题目。客观性题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项选择题、是非题、排序题等。在标准化语言测验中,最常用的客观性题型就是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好处是内容覆盖面大,评分客观,但编写多项选择题既费时又费力,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要讲究一些技巧,因此,我们主要介绍这种题型。
(2)主观性题目
主观性题目是指只有题干,答案需要你自己写出来的那些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3.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它包含几个部分?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的内涵
学科建设体系指有关学科理论的各个力一面和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科发展和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
①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的跨学科性决定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和建设所应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关注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重大进展,对外汉语教学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本身并不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对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及有关成果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但不应看作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成果。
②学科基本理论
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是学科存在的标志,它能够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它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但它是在学科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服务于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现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学科基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a. 在学科理论基础中可以找到确定的支撑理论;
b. 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包括“学什么”和“怎么学”)的理论体现;
c. 学科理论基础能够作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能够全面指导有关教学的应用研究。
③学科应用理论
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即综合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如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测试理论研究、课程设计研究等。这类研究所形成的有关理论适用面最窄,应用性最强。如教材编写原则,是综合运用学科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有关内容。
④学科发展和建设
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发展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技术的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科历史研究,等等。
4.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选词原则有哪些?
【答案】《词汇与汉字大纲》在筛选词汇时,依据了以下几项具体的原则:
(1)常用性原则,即根据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取高频词;
(2)均匀性原则,即根据对词汇在不同语料篇数分布情况的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使用度较广、使用度较高、分布较均匀的词;
(3)科学性原则,即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采取语义与语用兼顾,侧重语境中的语法功能的词汇切分方法;
(4)规范性原则,即立足于在全国范围内并能在国际上通用,慎重对待方言词、儿化词、轻声词和拼音词的连写分写等问题,注意词的规范化;
(5)实用性原则,即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采用传统的划分词类的方法,同时选进一部分常用的大于词的短语、结构以及成语与习用语等;
(6)联想性原则,通过群体性专家的主题联想、类聚联想、异向联想、同构联想、异构联想、纵向联想等形式添加调整所收入的词汇;
(7)包容性(节省性)原则,即采取等义词包容、缩写词包容、前后缀和类词缀单独统计等方式处理词表和选词;
(8)序列性(等级性)原则,即对词汇进行适当的分级。
5. 为什么说信度和效度是语言测验最重要的质量标准?
【答案】我们根据特定的目的编制测验,并对特定的被试实施测验,我们首先希望测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我们所要考查的东西,即我们希望测验是有效的; 其次,如果重新对被试施测,我们希望得到同样的结果,即我们希望测验的分数是稳定的、可靠的。不光是语言测验,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存在可靠性(即信度)和有效性(即效度)的问题。因此,信度和效度是测验质量评估的最重要的两条标准。
6.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哪四个层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它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2)四者间关系
我们认为应走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单向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应有开拓性、原创性,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