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宫御苑

【答案】“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2. 榭

【答案】榭又称为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览园林水景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也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梁柱结构,较大的水榭还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3. 寒碧庄

【答案】寒碧庄是苏州留园的别称,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留园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风格,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4.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5. 皇家园林

【答案】“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囿、御苑等。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6. 自然式山水园林

【答案】自然式山水园林是以神州大地上不同的山川为本原,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中国自占以来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与物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同时,山河壮丽的美好景色也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自然式山水园林由此形成。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

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二、填空题

7. 我国清代造园家计成关于园林营造的理论论著是_____。

【答案】《园治》

8. 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于_____。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析】我国“园林”一词的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有“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的描写,东晋陶渊明曾在《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有“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佳句,刘宋的沈约《宋志一乐志》亦有“锥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 饮啄虽勤苦,不愿犊园林”的兴叹。这一时期的园林多指那些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的乡间庭园。

9. 明清时期不但有许多著名园林,造园名家辈出,在造园理论方面也有重要的发展,其中著名的有计成所著的《园冶》; 文震亨所著的_____; 李渔所著的_____。

【答案】《长物志》; 《闲情偶寄》

10.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于_____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中国古代园林的_____期。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 转折

【解析】“园林”一词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驰鹜翔园林”(晋. 左思),“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晋. 张翰),“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刘宋. 何承天)。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承上启下。

11.中国园林常以植物题材作为景点的命名,如承德避暑山庄以松树为景点名的是_____,拙政园中以海棠为景点名的是_____。

【答案】松鹤斋; 海棠春坞

12.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_____,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_____,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答案】上林苑; 蓬莱山

【解析】始皇即位,大修苑囿,并且把苑囿和宫殿相结合,为后世帝王的宫苑建筑开创了先例。如秦始皇修建的“上林苑”,规模极大,阿房宫只是其中的一处建筑。此外,秦始皇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这也为后世帝王在宫苑中设置“海上仙山”的布局首创了一个范例。

13.宋代私家园林随地区而异,风格亦有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原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文人园林

【解析】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又相继为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政治中心之所在地,私家园林的兴盛自不待言。除中原私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外,宋代文人园林也比较昌盛,在宋代,它是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14.中国文人山水园林由来已久,也因而确立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_____、_____。

【答案】外师造化; 内法心源

【解析】纵观中国造园史,绘画艺术与造园关系密切,历经久远的发展形成“以画入园,因画生景”的传统,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把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为造园的粉本。历代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蔚然成风,如唐代土维的辆川别业、宋代赵估的寿山艮岳、明代米万种的勺园、清代袁枚的随园等等。因此中国画论与传统造园理论相互渗透,“外师造化,内法心源”、“胸有丘壑,意在笔先”、“咫尺千里,起伏开合”等绘画理论对园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的模本_____。

【答案】一池三山

【解析】“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是典型的“一池三山”模式。

16.最旱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_____,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答案】囿

【解析】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 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美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土的灵囿,《诗经·大雅》灵台篇记有对灵围的描述:“王在灵囿,鹿鹿攸伏。鹿鹿濯濯,白鸟篙篙。王在灵沼,於轫鱼跃”

17.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_____、三山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液池; 方丈; 蓬莱; 瀛洲

【解析】汉武帝在秦旧苑上林苑基础上,加以扩建。建章宫是上林苑十二宫之一,其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在太液池中堆砌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山。后来,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8.清朝时期,合称“粤中四大名园”的岭南园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晖园; 梁园; 余荫山房; 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