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语言和童话等诸多文体,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情感和再现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都会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主题——衣食住行,例如在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立足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特殊社会生活背景并且迎合时代改革的步伐,笔端追随时代的脉搏,从食物叙述的角度入手,贴近现实生活,深入日常人伦的缝隙,真实又微妙地向我们展示当代人的成长史,为我们再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小人物的精神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因此,深入研究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食物叙述,不仅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文学甚至重新认识当代历史进程大有裨益,而且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整个二十世纪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也有所帮助。因此,本文将对食物叙述创作实践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缺,而且可以丰富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立足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食物叙述,考虑当代作品丰盛,主要以余华的创作为例,展现表象食物叙述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意义和深层的价值内涵,以期探求食物叙述与当下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之联系,使之能克服文学脱离日常生活倾向,从而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论文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择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食物叙述作为研究的的原因、意义以及目前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阐明以余华的创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介绍研究方法并指出本研究所着力解决的问题。
主要论述了当代文学中食物叙述的现象及呈现出的创作特征。当代文学是在1949年解放之后开始的,作家们在直接经验的促使或者是感知间接经验之后进行了自觉的文学创作,他们大多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人生,历史,生存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因此在展现日常生活悲喜剧主题创作中呈现出一个大致趋同的创作特征——食物叙述。
第二章主要围绕余华的创作展开分析,以转型期代表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蓝本,探究表象食物叙述背后的内涵,由表及里深入分析:温饱层、符号层、精神文化层,通过这三个层次的逐步深入探索,展示食物叙述在文本中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展示食物叙述的普遍性,增强文本的论证力度。
主要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角度,探讨以余华为例的作家创作中,食物叙述的意义和食物叙述衍生的相关问题,从余华作品,延伸到同时期其他作家作品,在展开食物叙述的同时,作家主体的特征得以展现,最为明显的是食物叙述价值、地域文化认可和作家创作立场的抉择。
结语部分在综述余华作品中的食物叙述及其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与精神价值。食物叙述及其相关的创作研究为当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甚至美食评论等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路和文学经验,值得珍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