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脂肪酸。

【答案】脂肪酸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例如三酰甘油、甘油磷脂、鞘磷脂和蜡)的成分。

2. 分子病。

【答案】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引起的某个功能蛋白的某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遗传性替代从而导致整个分子的三维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从而引发的疾病。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是最早被认识的一种分子病。

3. 酶的辅助因子。

【答案】酶的辅助因子构成全酶的一个组分,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及水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酶促反应中运输转移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的作用。

4. 超滤法(ultrafiltration )。

【答案】超滤法是指应用正压或离心力使蛋白质溶液透过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达到浓缩蛋白质溶液目的的方法。

5. 小分子核内 RNA (small nuclear RNA, snRNA)。

【答案】小分子核内RNA 是指真核生物细胞核内一些序列高度保守的小分子RNA , 富含U ,与蛋白质构成复合 物snRNP , 参与mRNA 前体的拼接。

6. RNA interference (RNA 干扰)。

【答案】RNAinterferenceCRNA 干扰)即RNAi ,是指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 诱导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 沉默的现象,其作用机制是双链RNA 降解产生的小干扰RNA (siRNA )与同源的靶mRNA 互补结合,导致mRNA 降解而抑制基因表达。RNAi 技术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宄和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7. 反意义链。

【答案】反意义链又称模板链,是指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 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 碱基互补(A-U ,G-C )。

8. 小分子核仁RNA (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 )。

【答案】小分子核仁RNA 是指真核生物细胞核核仁内的小分子RNA , 与蛋白质构成复合物

snoRNP , 其中的一部分参与rRNA 前体核苷酸修饰位点的确定。

二、问答题

9. 核苷酸的代谢抑制物有哪些?其作用机制如何?

【答案】核苷酸的代谢抑制物是一些嘌呤、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它们主要以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 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阻止核酸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体见表:

表 核苷酸的代谢抑制物

10.为什么所有的tRNA 都有相似的空间大小?

【答案】所有的tRNA 都有相似的空间大小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所有负荷的tRNA 与核糖体上的相同位点单 独地严格地相互作用。存在于tRNA —端的反密码子允许它与结合的mRNA 相互作用,并且参照结合的肽酰转 移酶的位置,氨基酸严格的定位在核糖体表面。

11.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核酸的核苷酸排列顺序,生物功能有怎样的关系? 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它们的立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总体而言是由基因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所决定的。然而,在有相当数量的基因在转录成mRNA 后,以及在翻译为肽链后,在这两个不同水平上还存在着后加工,包括转录后加工和翻译后加工,因此成熟蛋白质中的氛基酸顺序和基因中的核昔酸顺序不一定是对应的。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氨基酸序列所决定,但是也不能忽略环境因素对蛋白质立体结构的影响,如疯牛病发生时,相同氨基酸顺序的肽链却产生了不同的立体结构。

蛋白质的生物功能与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密切相关,在通常的生理条件下,可以认为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立体结构,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12.细胞的跨膜转运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细胞的跨膜转运主要有3种类型。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被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以及通过分泌小泡、分泌颗粒进行的胞吐或分泌和受体介导的胞饮。

(1)被动运送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无需消耗自由能,包括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与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有关,促进扩散则需要某些膜蛋白的参与,转运初速度比简单扩散高得多。

(2)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的跨膜运送方式,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它需要膜上有特殊的载体蛋白存在,同时还需要和一个自发的放能反应相耦联。

(3)质膜对大分子化合物是不通透的,大分子化合物进出真核细胞是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进行的。内吞作用指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一小部分内陷而包围,随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与内吞作用相反,有些物质在细胞内被一层膜包围,形成小泡,逐渐移至细胞表面,最后与质膜融合并向外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外排作用。

内吞和外排的过程都是将被运转的物质由质膜包围,然后从质膜上脱落。

13.简要说明可用于判断和确定酶活性中心的一些主要方法。

【答案】酶的特殊催化能力只局限在大分子的一定区域,也就是说只有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这些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我们通过对酶活性中心进行化学修饰,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判断和确定酶的活性中心。

(1)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①非特异性共价修饰;②特异性共价修饰;③亲和标记;

(2)动力学参数测定法;

(3)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

(4)定点诱变法。

14.简述关于酶作用专一性的学说。

【答案】(1)“锁钥学说”认为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像钥匙那样,专一地契入到酶的活性中心部位,强调只有固定的底物才能契入与它互补的酶表面。

(2)“三点附着学说”认为立体对应的一对底物虽然基团相同,但空间排列不同,这就可能出现这些基团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能否互补匹配的问题,只有三点都互补匹配时,酶才作用于此底物,否则酶不能作用于它。

(3)“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