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2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2.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3.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 句型

【答案】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6.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7. 声母

【答案】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

声母,只作韵尾,如“gudng" (光)中的ngo 车甫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8.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9.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

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10.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二、简答题

11.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k (2)ch (3)n (4)x (5)z

【答案】(1)k :舌根、送气、清、塞音

(2)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n :舌尖中、浊、鼻音

(4)x :舌面前、清、擦音

(5)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12.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答案】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1)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2)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13.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__

[2]舌尖后、清、擦音是______

[3]舌尖中、浊、边音是______

[4]舌尖后、浊、擦音是_____

[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

【答案】[1]P

[2]sh

[3]1

[4]r

[5]j

14.在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把副词归入实词; 第二种意见是把副词归入虚词; 第三种意见是把副词看作半虚半实的词。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

【答案】(1)词类的划分

①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②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2)而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名词以外词语和整个句子的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起修饰或者说明作用。

(3)学者观点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它是实词还是虚词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的看法不一,之所以有这些分歧及不同见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①1981年,姚麟园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就讲了副词两边分的情况:

就意义来说,有的副词,例如,“将要”、“马上”,比较实在; 有的副词,例如,“难道”、“竟”,就不那么实在。副词虽然能作句子成分,但从来不作基本成分,多数只能作状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这样,副词就被归在虚词里。

凡是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如动宾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等等)的词都是实词,不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的词都是虚词。而所有的副词都可以跟动词或者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