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在我国中学班级建设实践和研究中,把班级建设分成班级(组织)管理、班级文化、班级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似乎已成定势,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把问题分解成便于处理的片段来思考,然而部分与部分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一个整体。这种习惯化了的思考方式造成了班级建设实践与研究的困境。这就是本研究把“系统思考”运用到班级建设中的缘由。“系统思考”又称作“整体”思考,是一种帮助人们看到复杂系统的相互关联性的思维方式,因为相互关联性是整体的基本特质。要求人们克服传统思维的局限,进行“内心的转变”,主张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对班级建设“系统思考”就是用新的视角、语言与意义体系对班级建设进行新的阐释和建构。在这层认识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以下论述。首先,对班级建设的涵义和其意义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定位,认为“系统思考”视角下的班级建设是“动态”的过程,班级建设不等于班级组织(管理)、班级文化、班级环境等几个部分的简单堆积,其内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班集体建设”,应包括“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同时,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证明了以“系统思考”视角审视班级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从班级建设的目的选择,学生与教师的价值定位,“知识性关系”以及班级组织运行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揭示了班级建设需要新的建构的必然性。这部分主要表达了四点意思:班级建设“无目的”可选;学生是“年轻的成人”,教师需要“知识权威”身份的转换;班级教育不能再是对“知识性关系”的守持;班级组织运行“乏力”。
最后,提出了进行班级建设重构的思路与建议。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班级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公民、进行公民教育,并从三种角度来阐述,即公民教育是“全面性”的教育,公民教育是“价值”教育,公民教育是“生活”教育。二,班级建设的内容是让学生过上民主生活。研究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确立“合作”的理念,进行思维的引导和学习以及习惯养成。三、班级组织及其制度建设是进行公民教育和让学生过上民主生活的保障。在这一部分,研究打破一贯的操作范式,主要对于班级组织建设的“可能性状态”进行了描述,认为要达到民主生活的目的,班级组织建设必须具有两个前提:建立“合作小组”和界定师生在班级中的权力关系;具体策略部分也是表达了笔者对于班级组织制度建设的“愿景”,内容包括了五个方面:“合作小组”的建制;“班级宪法”的编制;班委会和班级理事会两个正式组织的成立及班级研究会与“家长、教师顾问委员会”等辅助机构的创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