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89情报学应用技术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综合题

1. 密码编码学、密码分析学和密码学都有哪些区别?

【答案】密码学(Cryptology )包含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 )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tics )两部分内容。

密码编码学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是研宄数据变换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和科学。

密码分析学则是在未知密钥的情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是为了取得秘密的信息,而对密码系统及其流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对密码原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攻击的技术和科学。

2. 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1ER 是什么?

【答案】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IER 是{1.3.6.1.2.1.6}。

3. 使用TCP 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用UDP 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答案】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虽然传输可靠,但重传数据会有时延,所以如

,果话音数据是实时传输,则必须使用UDP ; 如果不是实时播放(边接收边播放)则可以使用TCP 。

UDP 提供无连接的数据传输,虽然不保证可靠交付,但不会因网络出现的拥塞,而使源主机的发送率降低。因此,只要应用程序接受这样的服务质量就可以使用UDP 。

4. SNMP 使用UDP 传送报文,为什么不使用TCP?

【答案】SNMP 信息的交换本身是一个不可靠的数据服务,并且每一个信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传输过程。同时还应该尽量降低在网络上传送SNMP 报文的开销,因此规定了SNMP 使用UDP 传送报文。而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使用TCP 虽然保证了可靠的传输,但是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要释放连接。所以它的开销太大,而且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所以相比较SNMP 使用UDP 传送报文效率更高。

5. 实时流式协议RTSP 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个带外协议?

【答案】(1)实时流式协议RTSP 是IETF 的MMUSIC 工作组开发的协议,现已成为因特网建议标准【RFC2326】,是为了给流式过程增加更多的功能而设计的协议。RTSP 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它是一个应用层的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用来使用户在播放从因特网下载的实时数据时能够进行控制(像在影碟机上那样的控制),如:暂停/继续、快退、快进等。因此RTSP 又称为“因特网录像机遥控协议”。

(2)RTSP 本身并不传送数据,而仅仅是使媒体播放器能够控制多媒体流的传送(有点像文件传送协议FTP 有一个控制信道),因此RTSP 又称为带外协议(Out-of-Band Protocol)。

6. 重新考虑上题文件分发任务,但采用P2P 文件分发方式,并且每个对等方只能在接收完整个文件后才能向其他对等方转发。试计算文件分发到所有N 个对等方的最短时间。

【答案】当服务器向某一个对等方传送完文件F 时,此时用时,此时变为2个服务器开始向其他的对等方上传一次文件,传送完毕时又耗时,系统中变为4个服务器,依此类推可以得到经过X 轮循环后,总共耗时

系统中有N+1个文件,即时间为 得出所以文件分发到所有N 个对等方的最短

7. 电子邮件系统使用TCP 传送邮件。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遇到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为什么有时对方会收不到我们发送的邮件?

【答案】虽然SMTP 使用TCP 连接试图使邮件的传送可靠,但它并不能保证不丢失邮件。也就是说,使用SMTP 传送邮件只能说可以可靠地传送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再往后的情况如何就不知道了。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也许会出故障,使收到的邮件全部丢失(在收件人读取信件之前)。所以有时即使邮件已被发送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上,对方仍会收不到我们发送的邮件。

如果当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不工作时,邮件就发送不出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我们会遇到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

8. 试将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方法写成简洁形式:

(1)

(2)

(3)

(4)

【答案】零压缩,即一连串的零可以用一对冒号所取代,一个地址只能使用一次零压缩。此外,可将每个分组前导零位去除做简化表示,但每个分组必须至少保留一位数字。

(1)

(2)

(3)

(4)

一、综合题

1. 现在流行的P2P 文件共享应用程序都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答案】(1)P2P 文件共享程序的特点:在P2P 工作方式下,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体服务器,这就解决了集中式媒体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这种工作方式所有的音频/视频文件都是在普通的因特网用户之间传输。这其实是相当于有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媒体服务器(由普通用户的PC 机充当这种服务器)其他用户提供所要下载的音频/视频文件。

(2)P2P 文件共享程序也面临一些问题:①文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②P2P 流量的有效管理问题;③占用大量带宽资源问题;④制定流量收费标准问题。

2.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

主干网:分布式,其中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和其他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它的设施共享;高度综合集成,可应付高密度的业务量需求;工作在可控环境;使用率高;技术演进迅速,以软件为主;成本逐渐下降。

本地接入网:集中式,所有的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从中央交换节点向外辐射,用于把用户接入因特网的网络。设施专用,且分散独立;接入业务种类多,业务量密度低;线路施工难度大,设备运行环境恶劣;使用率低;技术演进迟缓,以硬件为主;网径大小不一,成本与用户有关。

3.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案】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

1983年,TCP/IP组交换网ARPANET 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

协议成为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在1983至1984年间,因特网形成;

第二阶段是3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从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 )就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是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大致将因特网分为以下五个接入级:第一级是网络接入点NAP ; 第二级是由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第三级是地区ISP (商用的、国家的);第四级是本地ISP ; 第五级是校园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