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880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蛋白质四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亚基聚合成大分子蛋白质的方式。维系四级结构的力有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
2. 内源因子
【答案】内源因子是胃幽门黏膜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维生素
被吸收,且不被肠细菌破坏。缺乏内源因子可导致维生素
3. 酶的活性中心。 只有与它结合才可能透过肠壁的缺乏。
【答案】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其中一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做酶的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 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或活性部位(active site)。
4. 进行性(processivity )。
【答案】进行性是指聚合酶从模板链上解离下来之前所能添加的核苷酸数。
5. P/0。
【答案】磷氧比是指经电子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或者是生成ATP 的分子数)。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 磷酸化生成A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 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0)。如NADH 的磷氧比值是2.5,磷氧比值是1.5。
6. 多级调节系统(multistage regulation system)。
【答案】多级调节系统是指真核基因表达可随细胞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间程序而在不同表达水平上精确调节的调节系统。
7. 临近和定向效应。
【答案】临近效应是指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在酶活性部位的累积,有研宄发现溶液中的底物浓度为而活性中心的底物浓度为lOOmol/L。定向效应是底物在活性中心的定向排
的布,定向效应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8. 蛋白质 1C 向输送(protein targeting )。
【答案】蛋白质合成后经过复杂机制,定向输送到最终发挥生物功能的目标地点的过程。
9. 操纵子。
【答案】操纵子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他们转录的操纵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0.氨基酸的等电点。
【答案】氨基酸的等电点是指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所处溶液的 以代表。
二、问答题
11.在有氧情况下,细胞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开始能产生多少ATP?
【答案】总共将产生
完全氧化产生10个ATP 。
12.已知
的
判断这两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如果这两个反应耦联起来能自发进行吗?
【答案】反应
两个反应耦联后的艮
P
不能自动进行;反应为各步反应
所以这个反应能够自动进行。由此可见,一个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如与另一个放能反应相耦联,总的则可自动进行。
13.尿素循环涉及五个关键酶的参与,任何一种酶的缺失或缺陷均将导致人类的一系列疾病。试分析当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缺陷时人类的可能病理反应,该如何建议这样的患者改变其饮食结构?
【答案】当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缺陷时,会造成瓜氨酸累积,造成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瓜氨酸含量升高,同时尿素循环受阻导致高血氨症。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如高蛋白饮食,情绪焦虑,肝功能异常或者药物的作用下,血氨进一步升高,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严重时导致死亡。这种患者需要控制低蛋白饮食,以达到降低血氨水平的目的。血氨浓度过高时,可以辅助血液或腹腔透析,以控制血氨浓度。
之和, 因此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 个A TP :胞液中的PEP 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1个ATP ,丙酮酸进入个ATP , 乙酰CoA 进入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在其脱氢酶系脱氢生成的1NADH 作用下产生
14.构型与构象有何区别?
【答案】构型是指立体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分为D 型和L 型,可以在立体化学形式上区分开;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并导致相应的光学活性变化(变旋)。构象则是分子中因共价单键的旋转而导致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布,形式有无数种;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连接,也没有光学活性的变化。
15.试描述DNA 克隆。
【答案】外源DNA 的一部分导入合适的载体,通常使用的是细菌的质粒,当细菌生长时产生很多DNA 拷贝,病毒也经常用作载体。
16.—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那么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结构、功能上可能发生哪些改变?
【答案】(1)基因的编码产物中可能有一氨基酸发生改变,突变成另外一种氨基酸;(2)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虽然碱基改变,但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不变;(3)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变短,即突变成终止密码子而终止翻译。
17.不同生物所利用的氮源都相同吗?试加以说明。
【答案】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不同,所摄取的氮 源也不同。
(1)人和动物所需氮源,主要是由食物中摄入食物蛋白,食物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后可被 机体利用。
(2)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土壤或培养基中的和硝酸盐作为氮源,所吸收的可直接进入氨基酸被利用,硝酸盐则须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还原为氨才能被机体利用。
(3)固氮微生物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即进行生物固氮作用,将稳定的转变成 可被机体直接利用的氨。
18.请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生物学意义: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质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质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能够说明质膜的通透性以及各种膜结构的特殊性。
19.脱氧核苷酸是如何合成的?
【答案】生物体内脱氧核苷酸的合成一般通过还原反应,这种还原反应多发生在核苷二磷酸的水平上;在核糖核 苷酸还原酶的作用下,核糖核苷二憐酸(NDP )可转变为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二憐酸(dNDP ), 后者还可进一步转变为dNTP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