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826物理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问答题

1. 何为化学势?化学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化学势适用于什么体系?

【答案】①混合物(或溶液)中组分B 的偏摩尔吉布斯函数即为B 的化学势。

②物理意义:恒温恒压条件下,在指定组成的无限大体系中,加入1 mol 物质B 引起体系的Gibbs 自由能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指定条件下lmol 物质B 对体系的G 的贡献。化学势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

③化学势的适用范围是气体、液体,但对于固体而言,由于引入一种物质,系统的原有物质不可能保持恒定,即内能和体积将会相应发生改变,此时,化学势需要做出相应修正,用扩散势代替。

2. 已知某一体系的分子仅分布于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若以基态能级作为能量标度的零点。并已知基态的简并度为

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及简并度为

(1)写出分布于该两个能级的分子数之比; (2)写出分子的配分函数;

(3)根据(2)中配分函数的形式,导出体系的内的计算式。

【答案】⑴(2)(3)

3. 在电流密度为

条件下,在

电极上的超电势分别为试写出在一混合

电极作为阴极电解时,混合电解质溶液(各个离子浓度均为

己知

:的溶液中插入

考虑)中离子析出顺序。

及等容热容

【答案】超电势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电流密度、温度、电解质性质和浓度等有关。已知氢气在柏和锌电极上的超电势均大于零。推断其在Ni

电极上的超电势也大于零。又由于

的平衡电位均小于零。推断在相同离子浓度的条件下

,电极上的析出电势大小排序为:

即,

电极作为阴极电解时,离子的析出顺序为

4. 碰撞理论的要点是什么?简述这一理论的成功与不足。

【答案】分子是无相互作用的硬球;分子起反应必须碰撞;只有活化分子间的碰撞(即有效碰撞)才能生成产物分子。

成功:给阿氏经验公式以理论解释;赋予公式中各项明确的物理意义。 如:为活化能,A 为频率因子,

为活化分子百分数。

不足:由于将反应物分子简化为过于简单的硬球模型,所以,该模型结果只在用于简单的气体反应时结果较好。此外,该模型无法从理论上计算速率系数。

5. 在的稀溶液中通入气体,生成溶胶。已知能解离成和团的结构,比较电解质

【答案】由题意可知,

对该溶胶聚沉能力大小。

选择性吸收

则胶团结构式为

溶胶粒子带负电荷,所以对其起聚沉作用的是外加电解质的正离子。根据舒尔策一哈迪

价数规则,反粒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所以

三种电解质对

溶胶的聚沉

能力的顺序是

6. 简述胶体的基本特征?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使溶胶发生聚沉的主要方法有什么?

【答案】溶胶的基本特性:①特有的分散程度;②多相不均匀性;③聚结不稳定性。 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有:①双电层结构使胶粒表面带电,同性电荷排斥阻碍胶粒相互靠近;②布朗运动 促使胶粒向四周扩散,使之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③溶剂化作用,即在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溶胶体系中,溶剂在分 散相粒子周围形成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水化外壳,从而増加了溶胶聚合的机械阻力,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热;②增大胶体浓度;③加入电解质;④加入高聚物凝聚剂;⑤加入带异性电荷的胶体。

为稳定剂,

试写出胶

7. 真实气体和理想气体的逸度与压力p 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 和b 点都有所以点

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b 点是真实气体的标准状态。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不对。因为同一温度下,真实气体和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相同,都是纯气体在该温度下,压力为100kPa ,并符合理想气体特征的假想状态。

8. 请判断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中,系统的

【答案】节流膨胀是恒焓过程,即可逆过程

, 9. 将可得到

溶胶。

节流膨胀过程Q=0

,

不一定为零,的溶液,缓慢地加入到

中哪些一定为零? 即

节流过程为不

不一定为零。

溶液中,

A. 写出胶团结构的表示式; B. 指出胶体粒子电泳的方向; C. 若加入【答案】

溶液过量,

使溶胶聚沉,何者的聚沉能力最强。 微粒表面吸附

离子,反离子为

离子,故胶团结构式为:

B. 胶体粒子向阳极方向移动。

C. 聚沉能力和反离子的电荷数目有关,三者之中沉能力最强。

10.名词解释:配分函数。

【答案】配分函数主要指的是分子的配分函数,

定义为中,

所以q 被称为配分函数。

另一种配分函数是正则系综配分函数。它与分子的配分函数关系是:,它的特征函数(定域子)

,(离域子)

在玻尔兹曼分布

的反电荷数最多,故

的聚

取决于粒子的能级状况,q 决定了粒子在各能级上分布的情况,

二、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