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财经学院806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稀缺
【答案】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一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力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小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 一级价格歧视
【答案】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即消费者实际支出总额等于其意愿支出的总额,其生产的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但消费者剩余完全被剥夺,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 需求交叉弹性
【答案】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 XY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ΔQ X 表示商品X 的需求量的变化量,ΔP Y 表示相关商品Y 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义弹性公式为: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尚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二、计算题
4. 已知币场反需求函数P=100-2Q,成本函数为C=4Q。
(1)两厂商进行古诺竟争,求均衡时两厂商的产量和利润。
(2)两厂商进行伯特兰竞争,求均衡时的产量和利润。
(3)厂商1和厂商2进行斯塔克尔伯格竞争,厂商1是领先者,厂商2是追随者,求均衡时的产量。
(4)两厂商结成卡特尔组织,平分市场,求均衡时的产量和利润; 若厂商2不背叛,厂商1背叛,求各自的产量和利润。
【答案】(1)已知市场反需求函数P=100-2Q,而市场总需求量为厂商1和厂商2需求量之和,即Q=q1+q2,因此P=100-2Q=100-2q1-2q 2,由此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
这就是厂商1的反应函数。同理可求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
求解上面两个反应函数的联立方程,得:
q 1=q2=16
将q 1=q2=16代入到反需求函数,可得价格P=36。
各自的利润为:
π1=Pq1-4q 1=36×16-4×16=512
π2=Pq2-4q 2=36×16-4×16=512
(2)伯特兰竞争均衡就是价格竞争,因为是产品完全相同,所以必然价格相同且等于边际成本,因为边际成本都是4,所以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各自价格都是4,将价格代入反需求函数P=100-2Q中可得总产量为48因此各自产量为24,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为:
(3)先将追随者厂商2的产量反应函数q 2=24-0.5q1代入厂商1的利润函数中,得: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
代入厂商2的产量反应函数得:
Q 2=24-0.5q1=24-0.5×24=12
此时价格为:
厂商1的利润为:
厂商2的利润为:
(4)若两厂商结成卡特尔组织,平分市场,实际上就构成了垄断。卡特尔组织的利润函数为: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
各自平分产量,因此有q 1=q2=12。
此时价格为:
各自利润为:
若厂商2保持合作,厂商1不合作,则厂商2维持低产量12,厂商1根据自己的产量反应函数制定最佳产量,为
格为,市场总产量为
5. 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答案】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基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推导需求曲线的基础。基数效用论者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递减的,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代入反需求函数得产品价,于是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分别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