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文学院720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

,其次是视觉上的“寂”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

,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

感受。

2.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3.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4. 《抒情歌谣集》

【答案】《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悟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 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5. “长河小说”

【答案】“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深入和发展。“长河小说”得名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这部小说第7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以多卷本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罗曼·罗兰的《约

翰·克利斯朵夫》是长河小说的代表之作,此外,《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等都可算作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6.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7.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

,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比亚化”和“席勒式”“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

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8.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9. 《云使》

【答案】《云使》是印度古典梵剧诗人迹梨陀婆写的一首抒情长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作中心形象是“云”。它是爱的使者和爱的象征。诗人依靠神奇美妙的想象,在雨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以人性和人情,借雨石的缓缓推进,歌颂印度中北部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爱的思念、焦灼与渴望。这部诗作感情缠绵,想象丰富,比喻优美,韵律和谐,代表了古典梵剧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自从它问世后,不断出现模仿之作,形成了文学史家统称的“信使诗”的诗体。

10.“艺术家小说”

【答案】“艺术家小说”是指以艺术家生活或创作为题材的小说。它兴起于19世纪德国小说界,是“塑造小说”或“发展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家小说”旨在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作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其主人公是音乐家。它们多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二、简答题

11.《云使》的艺术手法。

【答案】翅梨陀要的《云使》是一首抒情长诗,被列为印度古诗的“六大名诗”之一。在诗文内容的创作上,感情较为强烈,想象比较丰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浩瀚天空中叙述他的爱情故事,抒发强烈的相思之情。诗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感人至深的意向将主人公的相思之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云使》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

(1)想象异常的丰富

《云使》最大特点是想象异常的丰富。作者借助云的奇幻变化和飘忽不定,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的思念之情送向远方。于是诗人“在这令人生情爱的云雨面前,他忍住眼泪,勉强站立,意动神驰。”便开始了想象,开始了神游,以炽热的相思之情,激发了自己托雨云捎信的奇特想象,像云雨描述一路上要经过的山川城池,而每一处的风光都染上了药叉自己的感情色彩,有些简直成了他朝思暮想的的爱妻的化身,例如“尼文底耶河以随波喧闹的一行鸟腰带,露出肚脐的漩涡,

,可以说,在《云使》中,许多自然景物都被迎梨陀要女性化丁。药叉的想象不妖媚的扭扭捏捏”

仅好远而且细微,将自己所要表达的相思病态,表现的惟妙惟肖,哀婉动人。此外,想象的丰富还表现在诗人将景物与神话故事相结合,仿佛是作为一个导游给我们介绍故事。例如:关于大神黑天,关于山中之王喜马拉雅山及其女儿的故事等,都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和包罗时空的大笔触。这样的想象亲切生动而又不脱离现实,能够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2)语言凝练,比喻的辞格的运用恰到好处

例如博喻:“我在藤慢中看出你的腰身,在惊鹿的眼中,看出你的秋波,在明月中我见到你的面容,孔雀翎中见你的头发,河水涟漪中你秀眉挑动,唉,好娇慎的人啊! 还是找不出一处和你相同。”在此药叉用了五个比喻来表现妻子的美貌。此外,还有属于明喻的,例如“我想那少妇在这些沉重的日子里,满心焦急,已如霜打的荷花大非昔比”等。

(3)韵律的使用

《云使》通篇采用一种称为“缓进”的韵律来表达药叉的离愁。每节诗有四行组成,每行十七个音节。前四个是最长音节,表示思念; 接着五个是短音节,表示焦虑; 最后是三组切分音节,表示既思念又焦急的意思。

(4)象征手法的灵活运用

象征手法的贯穿,使整个诗文读起来意味深刻,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事物易于理解。以简单代替抽象,简单明了,使所要表现的主题大意更易于表现。作为印度古典抒情诗的范本,《云使》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也很高。作者善于运用烘托的方法状物抒怀。如用净水、深河、白莲等大自然的美来突显人物之美,将其要表达的急切心情含蓄的加以流露,也点出了药叉急欲将自己的渴望相思带给妻子的心。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大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人物浓烈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往往寄托于花木鸟虫、山川河流的景物描写中。这情景交融的办法,在《云使》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当时的文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