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简答论述题
1. 如何预估报纸降价行为对其总收益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1)格降低对总收益的影响力
①即会因降低价格而提高销售量进而增加了总收益,又会因降低价格减少总收益。
②如果价格上升导致的总收益增加大于销售量减少导致的总收益减少,则总收益最终表现为增加。
③反之,则表现为减少。价格变动对总收益到底是提升作用大还是抑制作用大则要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规律
①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
②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需求富于弹性),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 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单位需求弹性),价格上升或下降,总收益保持不变。
(3)报纸降价与利润
判断报纸降价与利润的关系要考虑报业二元产品市场的特殊性。降价对广告收入的影响对于降价策略能否带来利润的增加至关重要。要考虑降价对广告收入的影响就需考虑以下两个基本因素:
①降价对发行量的影响:报纸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而言,如果报纸富有弹性,则降价所引起的发行量增加的规模倾向于引起广告主的反应,有利于增加广告刊载量和提高广告价格,从而增加广告收入。
②发行量增加对广告主的影响:发行量在广告主广告决策中的权重。无论是从广告价格还是从吸引更多广告主上看,发行量都为广告主广告决策的一个基本考量维度。
2. 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答案】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在其《媒介经济学一一概念与问题》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兀产品市场中运作。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每一市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另一市场。”
自此,“二元产品市场”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成为传媒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图所示,对报社而言,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同时参与了两个产品(服务)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3. 试分析受众碎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答案】(1)受众碎化表现
①碎化概念虽最早由欧美学者提出,碎化(fragmentation )是个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选项中的过程。某一特定媒体(如一份报纸、一个频道)所吸纳的受众份额与受众规模逐渐被“稀释”。
②具体表现电视网收视率下降; 读报、听广播的平均时数缩短。已在世界许多国家表现出来。③以电视为例,电视环境所表现出的节目总体上更多样; 内容与频道相关,频道倾向于专门提供某种内容而不是各种内容都提供一点; 不同家庭收视的频道组合不同。
(2)受众碎化原因
①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受众差异性与受众需求丰富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受众差异性大,则意味着受众偏好多样化程度高,受众消费需求丰富。
②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随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技术的出现,频道资源由短缺变得富足起来,可用的传布渠道激增,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的节目亦可通达受众,信息传布渠道密织,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亦可得到满足。
③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这里所言的规制既包括对内容的规制,又包括对渠道的规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承载着信息的渠道将有着各种特殊需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受众呈现出碎化图景。
(3)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①媒体走向细分化,注重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
为了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媒介要推陈出新,在不断地创新节目的同时,积极开拓不同的视听体验。媒介将走向细分化,在新闻、财经、科技、音频、视频、地图、医学、烹饪、旅游、招聘、购物等各个方面开展专业化经营,成为有专长的媒体。
②“大众媒体”地位的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的提升
消费者“碎片化”为广告主找寻目标消费者带来巨大困难。传统意义上“大众媒体”的覆盖率优势对消费者的作用越来越弱,所谓的“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则能够快速准确地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宣传。因此,“大众媒体”地位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提升成为必然。
③新媒体将成为碎片化时代最重要的媒体
事证实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比传统媒体互动性强,亲和力高,是一种时尚的交流工具。可以预见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化媒体平台,它有综合门户、垂直网站、网络游戏、聊天工具、博客以及购物网站等内容和形式,新媒体将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已经受众新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空间。
④自媒体兴起,受众的主动性增强
就目前几千万的博客、微博、微信而言,自主媒体(consumerGeneratedMedia )己经兴起。不少国内外媒体己开始通过互联网让受众把资讯照片甚至及时报道传给媒体,逐渐成为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即使受众不自己“出版”,很多媒体己开始让受众“参与”到内容生产中。受众的参与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满足个性化的受众需求。
4. 什么是注意力资源配置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乘数效应?
【答案】(1)乘数效应
这原本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系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其原理在于: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
(2)社会注意力资源
这是指在媒介牵引下流向不同的焦点领域,其对社会资源配置所引发的“乘数效应”是不同的。
(3)注意力资源配置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乘数效应
在影响力经济时代,不同的人物、事件或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关联程度不同,社会辐射力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不同,其所吸引的同等规模的社会注意力资源,所引发的社会偏好变动、需求变更和要素配置方面的关联效应也是不一样的。
5. 如何看待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这些视角指导我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此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此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6. 试举传媒业中的例子说明什么是补偿性工资差别。
【答案】(1)补偿性工资差别
这是指“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生活中,会观察到人们会特别偏爱某项工作,这种偏爱并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该工作可以给劳动者带来不是用货币度量的满足。
(2)举例
中央电视台汇聚了一批临时工,这些临时工又分为三种情况:①没有任何挂靠单位的临时打工者,这部分人的人数最多; ②有挂靠单位,而由央视采取发函借用的方式借到央视有关部门工作的员工; ③各个院校和各地方台来的实习生。
这些临时打工者和借调者在中央电视台的工资收入未必会高于自己在原单位的工资收入,那么是什么因素将这些人吸引过来呢? 解释之一便是补偿性工资差别。虽然到中央台打工的某些电视从业者工资收入比以前低,但以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身份可以到全国各地采访,可以得到很多机会,建立起更广泛的人脉关系。
简单地讲,中央电视台在中国的独特地位让从地方(媒体)单位跳至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媒体从业者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比在地方台更多的便利,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谋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