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石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93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案】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a.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c.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c.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答案】(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①近代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势力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由此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②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间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只能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④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2)重大意义
①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③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之,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
3.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案】(1)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多次表示,要珍惜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①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我们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
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②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经过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己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两岸关系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据此确定自己的路线图,继续往前走。两岸应该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汇集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
③坚持增进互信、良胜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增进互信,核心就是要在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良险互动,就是要加强沟通、平等协商、相向而行,相互释放善意,维护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合情合理解决彼此间的问题。求同存异,就是要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发挥政治智慧,聚集和扩大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共识,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务实进取,就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因遇到困难而停滞,不被任何干扰所困惑,防止和避免出现倒退。两岸关系进入巩固和深化的新阶段,更需要两岸保持积极进取精神,以更大勇气和决心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④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首先要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其次,要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社,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 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 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 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两岸要共同努力,探讨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 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3)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