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各种炎症的治疗。近年来,丹参作为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研究的理想材料,被誉为“模式药用植物”。鉴于传统中药以水煎服的用药方式,以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为代表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被认为是丹参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物质,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
由于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与木质素代谢共有苯丙烷代谢通路,本研究以丹参为实验材料,以丹参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SmCCR和丹参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SmCCoAOMT——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的技术,对其在丹参酚酸类成分积累,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如下:
1. 利用DNA walking,RT-PCR和PCR克隆了2个CCR基因和1个CCoAOMT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了功能分析和结构预测。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SmCCR1和SmCCR2与其他物种来源的CCR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SmCCR1和SmCCR2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mCCRs和SmCCoAOMT基因在丹参各组织均有表达,SmCCR1主要在叶中表达,SmCCR2和SmCCoAOMT主要在茎中表达;其表达还受到MeJA和病原菌XC-1等多种因素的诱导。
2. 利用DNA walking进一步克隆了SmCCR1和SmCCoAOMT的1.2 kb和1.3 kb的5’侧翼序列,PlantCare分析其顺式作用元件,发现除含有TATA-box、CAAT-box等真核生物启动子区域的必须元件外,还有MYB结合位点(MYB binding site),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等一系列作用元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mCCR1启动子与AtPAP1融合的GUS表达载体,利用烟草注射,瞬时表达系统,验证SmCCR1启动子与AtPAP1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US基因在【AtPAP1+P:SmCCR1】中表达量高,推测AtPAP1对P:SmCCR1有直接的激活作用。
3. 构建过表达拟南芥AtPAP1转录因子同时干涉SmCCR1表达载体,利用叶盘法转染丹参,获得14个转基因株系。HPLC测定转基因株系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与此同时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植株矮化;总酚酸,总黄酮较对照也有显著提高。
4. 构建了RNA干扰的SmCCoAOMT载体,并转染获得了11个转基因株系,其中有7株的CCoAOMT表达量较对照有明显的下调。后期总木质素,木质素单体,水溶性丹酚酸B,迷迭香酸,总酚,总黄酮检测正在进行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