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679心理学专业综合一I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 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 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急,则A 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 )。
A. 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 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答案】C
【解析】这一实验是考察观看恐怖电影对个体情绪的影响,A 组为实验组,B 组为控制组。A 组、B 组均进行了两次情绪测验,因此,属于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这种实验设计中,实验组在接受实验处理前接受了一次前测,为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提供了基线水平,同时设立了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历史、成熟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因素。
2.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 )。
A. 顿悟学习实验
B. 位置学习实验
C. 系列学习实验
D. 对偶学习实验
【答案】B
【解析】托尔曼用位置学习实验证明了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顿悟学习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苛勒研究黑猩猩学习的实验。系列学习实验和对偶学习实验是艾宾浩斯用来研究记忆的实验。
3. 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
A. 匹配设计
B.ABBA 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C
【解析】拉丁方以表格的形式被概念化,其中行和列代表两个外部变量中的区组,然后将自
变量的级别分配到表中各单元中。简单的说就是某一变量在其所处的任意行或任意列中,只出现一次。
4.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 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
A. β增大,d' 增大
B. β减小,d' 不变
C. β增大,d' 减小
D 两者均不变
【答案】B
【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d ’是辨别力指标,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β是被试的反应标准,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严,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宽松,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被试将会采用相对宽松的反应标准,即β减小,而辨别力指标受到噪音与信号强度以及被试者自己的感受性的影响,而不受奖惩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不变。
此题,已进行相应修改,原题B 选项为β增大,d ’不变。
5.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4 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被试实验处理
(1)这种设计属于( )。
A 被试间设计
B. 混合设计
C.ABBA 设计
D. 拉丁方设计
(2)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
A. 顺序误差
B. 期望误差
C. 实验者效应
D. 动作误差
(3)该实验的实验测量次数是( )。
A.2次
B.4次
C.8次
D.32次
【答案】(1)C
(2)A
(3)C
【解析】(1)从表中可知,本实验中有两种处理方式,两种处理方式的排列方式是ABBA , BAAB. 该种设计方法被称为ABBA 法。
(2)ABBA 法主要用来控制顺序误差。
(3)从表中可知,该实验中共有4名被试,2个实验因素,共进行了8次实验测量。
6.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答案】C
【解析】深度知觉即空间知觉的来源包括:肌肉线索、物理线索和双眼线索,其中最重要的深度知觉线索是双眼线索。
7. 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 二因素设计
B. 四因素设计
C. 二水平设计
D. 四水平设计
【答案】A
【解析】该研究设计中有两个自变量(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每个自变量都有两个水平,属于两因素的实验设计。
8. 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
A. 对偶比较法
B. 差别阈限法
C. 数量估计法
D. 等级排列法
【答案】C
【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是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 顺序量表的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的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