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807计算机网络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流量控制是用来防止( )。

A. 比特差错

B. 发送缓冲区溢出

C. 接收缓冲区溢出

D. 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冲突

【答案】C

【解析】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接收方来不及接收数据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送方进行控制,以免造成数据丢失。流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地运行。

2. 关于微波通信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波波段频率低,频段范围窄

B. 障碍物妨碍微波通信

C. 微波的传播有时受气候影响不大

D. 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好

【答案】B

【解析】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00MHz 〜300GHz ,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波长比较短,遇到障碍物会减少波德能量。微波的传播极易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微波通信是无线通信,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

3. 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 )。

A. 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B. 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C. 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

D. 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

【答案】D

【解析】如果一个协议使用确认机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确认,那么可以认为是一个可靠的协议。如果一个协议采用“尽力而为”的传输方式,那么是不可靠的。例如,TCP 对传输的报文段提供确认,因此是可靠的传输协议;而UDP 不提供确认,因此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4. 下列哪一项不是虚电路的特点?( )

A. 分组按同一路由

C. 分组开销少

D. 支持广播

【答案】D

【解析】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不支持广播)。在主机通信前,发送端主机先发出一定格式的控制信息分组,要求通信,同时也寻找一条合适的路由。若目标主机同意通信就发回响应,然后双方之间就建立了虚电路并可以通信。在虚电路建立后,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就好像在两个主机之间建立了一对穿过网络的数字管道。所有发送的分组都按顺序进入管道,然后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沿着此管道传送到目的站主机,可保证到达目的端主机的分组顺序与发送时的顺序一致。

5. 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 连接,TCP 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答案】A

【解析】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该取接收方窗口和拥塞窗口这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于是此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为MIN{4000, 2000}=2000字节,由于发送方还没有收到第二个最大段的确认,所以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为2000-1000=1000字节。

6. 在子网192.168.4.0/30中,能接受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 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 )。

A.0

B.1

C.2

D.4

【答案】C

【解析】在网络192.168.4.0/30中只有两位主机号,取值范围如下(为了简便,二进制和十进制混合用):

可以发现192.168.4.3恰好是其广播地址(广播地址的概念就是主机号全为“1”)。既然是广播地址,所以只要是在此网络内的主机,全部都可以接收到广播地址所发出的IP 分组。而此网络一共有两个主机(4-2=2, 要去掉全“0”和全“1”)。

7. 下列哪种交换的实时性最好?( )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D. 虚电路交换

【答案】A

【解析】计算机通信子网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方式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可分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

,(1)在电路交换方式中,虽然在数据传输之间需要建立一条物理连接(这需要一定的延迟)

但一旦连接建立起来,后续所有的数据都将沿着建立的物理连接按序传送,传输可靠且时延很小。

(2)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中,报文或分组都要经过中间结点的若干次存储转发才能到达目的结点,这将增加传输延迟。

因此,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相比,电路交换具有较小的传输延迟,实时性较好,适用于高速大量数据传输。

8. 不属于分组交换技术的是( )。

A. 路由器暂存整个数据报文,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B. 路由器以分组为数据传输单元,从而保证了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C. 不同的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节点

D.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信道资源

【答案】A

【解析】分组交换技术是将一份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格式化信息单元-报文分组,每个分组经由路由器(或节点)存储/转发,到达目的节点;所以路由器在存储/转发过程中,保存的是分组而不是整个报文。分组交换有两种实现方式:数据报和虚电路;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因此,不同的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节点。与电路交换技术不同的是,分组交换通过分组在节点的存储/转发,实现信道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9. 下列关于TCP 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CP 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协议

B.TCP 提供了无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

C.TCP 将来自上层的字节流组织成数据报,然后交给IP 协议

D.TCP 将收到的报文段组成字节流交给上层

【答案】D

【解析】A 项,IP 协议才是点到点的通信协议,TCP 是进程到进程的通信协议。B 项,TCP 提供有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C 项,数据报是IP 协议的数据传输单元。D 项,TCP 协议在网络层IP 协议的基础上,向应用层提供可靠、全双工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传输。TCP 协议通过可靠的传输连接将收到的报文段组织成字节流,然后交给上层的应用进程,这就为应用进程提供了有序、无差错、不重复和无报文丢失的流传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