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8中国历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孔子改制考》
【答案】《孔子改制考》是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康有为所著的一部变法理论著作,于1898年正式刊行。此书论证儒家经典都是孔子为了改革社会制度,依托先王言行所作。书中用西方政治思想附会《春秋》公羊学派的学说,用公羊学派的“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发展的趋势,认为社会必然要沿着“据乱、升平、太平”三个阶段向前发展:“据乱世”是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即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即民主共和时代。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从而为变法改革寻找理论根据。
2. 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答案】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3. 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4. 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兴办近代企业,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和近代工业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以前,以官办为主,兴办了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军事工业,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70年代起,为维持军事企业,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企业,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开办了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1885年后,洋务派控制海军衙门,建立北洋海军,并创办了一些工矿企业。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5.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
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6.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7. 制宪国大
【答案】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并尽快为其反动统治披上“民主”外衣,便加紧了“制宪”步伐。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此次国大的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为“制宪国大”。1946年12月25日,通过了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该宪法实际上是“五五宪章”的翻版,它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的国家制度。国民党召开的国大和通过的宪法遭到了共产党、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此次国大的召开,不但未能巩固国民党的专政,反而使其更加孤立。
8. 《瀛环志略》
【答案】《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作者徐继畲于1844年完
,1844年改名为《瀛环考略》,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成初稿,初名《舆地考略》。该书共10卷,
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不仅介绍近代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该书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9. 《中法新约》
【答案】《中法新约》是1885年清政府在天津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③中国以后修筑铁路,应同法国商办;④法军退出台湾、澎湖。法国势力从此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10.训政时期纲领
【答案】训政时期纲领是国民党结束军政实行训政之后的施政准则。1928年10月,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作为约法未制定之前的施政准则。训政纲领规定政权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之;闭会期间由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政权”;
国民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会拥有训政时期大政方针的决策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解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等。
二、论述题
11.概括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末相比,有哪些新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并进一步深化。
原因:①帝国主义加剧侵华,“以华治华”。②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朝廷。③中国人民的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2)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向合流,中国人民斗争矛头由主要指向帝国主义转向主要指向清王朝和北洋军阀。
原因:①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②侵华策略改变。③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
(3)资产阶级运动由改良到革命。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下层力量增强。②由于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先进知识分子倾向革命。③改良道路的失败使许多人放弃对清王朝的幻想。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12.评析洋务运动。
【答案】(1)洋务运动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提下,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洋务派在中央以奕祈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②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些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带有一定的封建性,也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③编练新式军队。陆军方面的淮军和湘军堪称清朝军队新式化的典范,海军方面,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于13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奕摄。
④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求富”,(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求强”、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派的目标未能实现,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