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27社会工作原理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行政

【答案】社会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的社会福利行政是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广义的社会福利行政则是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

2. 简单实验序列设计

【答案】简单实验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控制组。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如果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3. 妇女社会工作理论

【答案】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是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指导理论和具体指导理论。

(1)宏观指导理论是指有关妇女及妇女问题的基本的、根本的看法的理论,它指导人们从世界观的角度去看待妇女及妇女问题,为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提供一般的工作原则,是实践妇女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基础。

(2)具体指导理论是指在开展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时具体运用的理论,它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工作中如何具体地看待、分析每一件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如何具体地开展工作,它主要涉及有关婚姻家庭的理论,以及社会工作的一些理论。

4. 儿童福利

【答案】儿童福利是一种社会服务,是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儿童的成长获得必要的条件。

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2)广义的儿童福利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

5.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6. 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因素。

【答案】影响社会行政体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

(1)国家政治制度;

最早提出“福利体制”概念的丹麦社会福利研究专家艾斯平一安德森在解释不同福利体制差异的原因时,提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阶级动员的性质(尤其是工人阶级),阶级政治联盟的结构,福利国家体制制度化的历史传承。这三个因素的核心就是阶级结构,正是阶级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福利体制类型。

(2)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福利资源募集方式;

当前各国政府为谋求有效推动社会行政,以实现社会福利的目标,对于筹集经费无不全力以赴。其来源有四不中:

①政府按年度编列财政预算;

②政府为举办某种社会福利事业而开征特别税,专款专用;

③政府拨付特定税收的全部或部分,作为社会福利基金,专款专用;

④政府制定有效办法奖励国内民间机构团体及热心人士的捐赠,并建立志愿服务完整体制,有效结合民间力量配合政府推广社会服务。上述不同的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对一国福利体制也会产生影响。

(4)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就与政府的社会政策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组织的社会服务一般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框架内进行的;

②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③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政策的“检验器”;

④社会工作的效果有可能反过来成为推动社会政策改进的力量。

7. 简述HPU 观念包括的基本假设。

【答案】在基斯一鲁卡斯那里,人道主义是和实证主义、乌托邦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所谓“人道主义一实证主义一乌托邦”(humanist-positivist-utopian )信仰体系,简称HPU 观点. 它包括以下基本假设:

(1)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

(2)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 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通过它们,人和其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将被解决。

(3)一般说来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按照HPU 的描述,这一困难归咎于个人教育的缺乏,他的经济地位,他的童年关系或他的社会环境。

(4)这些外部环境可以被那些拥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方法”所操纵。

(5)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在基斯一鲁卡斯看来,HPU 是美国人的第二大信仰体系,这种关于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论述亦构成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基础。

8. 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教育与训练。

【答案】教育主要是指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和个性的养成。训练则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而达到熟练运用实践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取向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这就注定了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和训练两种取向。

(2)不同教育层次对教育和训练的不同要求

一般来说,教育层次高的,其教育目标就更偏重于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和能力; 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的则偏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但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必然要经过教育与训练两个过程。单纯的教育或训练都不可能培养出成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9.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有何指导意义?

【答案】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

(1)社会撤离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年龄,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意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一也被大多数社会工作者所反对,理由如下:

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如何保持他们退体后的活动水平己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②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