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案评估
【答案】方案评估是指对机构服务方案的评估,这类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出某一服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技术是否适当、方案的实施是否有较大把握以及该方案是否属较优方案等。
2. 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案】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3.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4. 本土性社会工作
【答案】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5. 回归社会论
【答案】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
在英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
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6.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二、简答题
7. 简述危机介入的技术。
【答案】危机介入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中:
(1)开始阶段
①第1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
②第二步要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达成口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③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案主的信任。
(2)中间阶段
①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人对案主的认识。
②让案主倾诉可以减低焦虑。然后,帮案主看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这时一工作者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学习怎样解决问题; 可以给案主布置作业,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3)结束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这时可以提醒案主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案主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案主对今后生活的想法。
8. 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社会工作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职业训练;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训练;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是对实践经验和方法总结的过程; 以实践为目标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设释; 专业教育与学生的个人成长。
(2)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早期,社会工作教育开始在大学里取得立足之地。这一方面标志着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又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机制。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3)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反映了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对专业教育的需求。
9. 简述实验方法的思想。
【答案】(1)首先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这个假设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
(2)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y )进行测试(即前测);
②引入自变量(x ),让它发挥作用或影响;
③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即后测);
④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就可以检验假设。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从而推翻假设。如果有差异,则可证实原假设,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
(3)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通常将受试者分为两个组:实验组与控制组。这两个组是随机选派的,它们的所有特征和条件都相同,只不过在实验中,实验组受到自变量的影响; 而控制组则未受到这种影响。分两个组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要考察自变量X 引起的变化E 。因为即使不引入自变量,由于某些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后(几小时、几天或一年)后测的数值也肯定不会与前测的数值相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由u 表示。实验组所受的影响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的因素,另一部分是由于新引入的自变量,即de=U+E。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构成是采取随机分派的原则进行的,因此实验组所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与控制组所受的影响相等(即都等于u )。这样,实验组真正受到的自变量的影响E 应该为:E=de-U=de-dc
10.什么是社区? 社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1)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②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的基本要素:
我们认为社区的构成主要包括五个因素,即地域环境、人的因素、文化、社会活动和时间的分配。
①地域环境
社区地域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社区的位置、地状、大小、气候等)、资源环境(水资源、能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