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相对人日过剩”和“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两大社会经济后果?

【答案】(1)“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主要是因为:

①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不变资本部分相对增加。因为对劳动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总资本中可变部分的大小决定的。所以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地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减的速度减少。因而,出现了相对过剩人口。

②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对人口过剩规律并不是以简单的机械的方式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随着资本积累运动而周期性地变化,并分布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出现与部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的变化相联系。

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第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是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等阶段组成的周期性的波动过程,资本增殖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第二,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2)“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原因主要是:

①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由于可变资本相对下降,而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所生产的,所以剩余价值下降,平均利润率下降。

②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并小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等; 另一方一面,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

③利润率下降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首先,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张的内在冲动;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却受不同部门的比例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这两个方面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开的,因此两者出现了矛盾。

其次,平均利润下降规律还表现为生产的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总量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促使平均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造成的剥削程度的提高又有助于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由于剥削程度的提高有不可逾越的限制,因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总的趋势。利润率的下降促使资本家更多地进行积累,增加资本总量,以达到增加利润总量的目的。而在现有资本量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相对剩余价值和由此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促使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生产所要达到日的即价值增殖同实现这个目的所要达到的手段即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第三,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中还引起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所谓资本过剩,实质上总是指那种利润率的下降不会由利润量的增加得到补偿的资本的,而且由于资本通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现,资本过剩包含商品过剩,于是大量资本闲置,生产被破坏。

由此可见,资本的积累、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相对过剩、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它们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和过渡性。无论是人口的过剩、商品的过剩还是资本的过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并不表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比生产得太多了,它表示的是相对于剩余价值增殖的需要和以对抗形式存在的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说明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

2. 简述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关系。

【答案】(1)单个资本的运动是指各单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由于各单个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它们的循环和周转也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这种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2)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同单个资本运动一样,社会资本运动的过程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在内,是由于个人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者出售消费品并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这部分资本的循环正是通过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运动来实现的。所以,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般商品流通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 论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答案】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

虚拟资本的活动。

(1)虚拟经济的正效应

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等。具体表现在:

①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优势企业的扩张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如果股票、债券不能流动,不能投机,也就没有人来购买股票和债券。社会也就失去了这种可以在瞬间依靠市场筹集巨额资本的有效工具。

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资本的证券化可以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经常存在着进行并购之类的重组以及通过资本流动进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但仅仅借助于实体资本形式是很难实现这种重组和结构调整的。资本证券化以后,通过股票或债券的交易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实现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

③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有价证券可以进入市场流通,实际上是向实体经济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规避机制,股东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来及时规避投资风险。股票、债券的衍生品的交易则把金融交易中的风险直接作为交易对象,将人类趋利避害的需求从市场运作的后台拉到了前台。人们可以通过转嫁、分解、控制等风险管理策略,来从整体上降低金融、经济体系中的风险。

④虚拟经济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虚拟经济市场活跃,预期收益率高,预示着财富的增加,会带动实体经济的活跃,扩大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 如果虚拟经济过冷,会影响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2)虚拟经济的负效应

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一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动摇社会信用基础。二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三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引发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由于一种或若干种资产的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社会货币需求迅速上升和整个资本市场价格迅速攀升,使社会的虚拟货币资产大大超过实物资产的现象。泡沫经济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4. 简述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自力更生是指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靠对外剥削和掠夺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不能完全依靠外国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是中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和广大幅员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两者不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