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说明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表现为:

①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②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③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小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④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2)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又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新的历史时期,国力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而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以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②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④要大力发展教育,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人力资本投资。

⑤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我国人口众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 从改革和开放的实际出发,试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于中国国隋进行的伟大性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在制度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同答犷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是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

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成为引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旗帜。

3. 论述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和社会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答案】(1)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平均化趋势

在影响部门利润率的三个主要因素中,剩余价值率有趋于一致的趋势,而资本周转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因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是引起不同部门利润率差别的最主要因素。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 具有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利润率居于中等水平。

既然利润率是同预付总资本相联系的,那么,只要预付总资本量相等,不论资本投入有机构成多么不同的生产部门,资本都要求取得相同的利润率。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价值增值的本性要求有一个平等剥削的社会权力,资本作为获取利润的一种社会权力,必然要求各部门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同资本的这种平等社会权力所要求的利润率平均化,是通过部门间资本竞争实现的。部门间竞争是资本围绕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的。

部门间竞争的形式或手段是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所谓资本的转移,既包括原有社会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出流入,也包括新资本投入方向和规模的调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因为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从而导致各部门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因为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资本流入,资本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商品供给量增加,从而导致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于是资本利润率降低; 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相反的原因,资本利润率提高,这样,义会引起资本向相反方向的转移。资本这种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持续到各产业部门利润率趋于平衡,从而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可见,平均利润率就是按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它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指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平均利润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动,从长期看它的变动具有下降趋势。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和在竞争中占优势,就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既使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仍然会趋向下降,从而形成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是在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社会资本有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