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失业保险
【答案】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正朝着“就业导向型”发展。
2. 全民性福利
【答案】全民性福利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的过程之中,不论贫富,皆有资格享受福利服务。此模式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享受社会福利服务; 其最大缺点是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3.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促进人类幸福、疗救社会病态的规范的社会行为。狭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仅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服务,它在社会生活中是补缺性的,涉及的是传统社会工作的内容,宗教和慈善机构、邻里和社区等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则包括医疗服务、教育、住房福利以及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等。
4. 社会福利基金
【答案】社会福利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包括财政性福利基金、社会化福利基金和企业自有的福利基金。其中,财政性福利基金通常用于无收入来源和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及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化福利基金则可以根据居民的需要来安排; 而企业拥有的福利基金则用于本单位员工的福利。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福利基金不同于社会救济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济贫,而是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因而是高层次的保障。
5. 社区
【答案】“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它一般为地域的、规模较小的基
层社会共同体,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一定的地域要素、人日要素、组织体系、社区意识,以及相应的物质要素支持。
6. 社会保险负担系数
【答案】社会保险负担系数是已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分别与参加各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负担程度,系数越大,说明职工负担程度越重; 反之,则越轻。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负担系数一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一己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人数。
7. 第三次分配
【答案】第三次分配是指慈善事业机制,是针对收入分配制度而言的,其是在道德力量作用之下的收入分配,与个人的信念、社会责任心或对某种事业的感情有关,基本上不涉及政府的调节行为,也与政府的强制无关。在现阶段,社会上可能只有少数人自愿转移出一部分收入,从而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很小,但从长期来看,道德力量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是会逐渐地(尽管是缓慢地)增大的,因此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比拟的。
8. 社会保障基金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保障制度实践中,一方面,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企业或集体、个人的原始收入,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企业或单位和个人缴费等方式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另一方面,根据一定的法定条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同项目的社会保障对象提供现金援助和福利服务,其功能在于解除受保障对象的后顾之忧,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并不断增进国民的福利。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障基金实质上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消费性社会后备基金。
(1)从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看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企业或集体、个人的原始收入,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或单位统筹以及个人缴费等方式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然后,根据一定的法定条件和不同项目的社会保障对象提供经济补偿或福利服务,这样,对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从而改变国民收入原有的比例,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即将一部分原属于国家和企业的份额转移到个人消费领域。社会保障基金在实践中先积累后支付,从而客观上表现为社会后备基金形态和国民收入再分配性质。
(2)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看
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基金均主要来源于雇主、雇员缴费与政府拨款等三大渠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价值包括一部分,即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必须花费的受教育训练费用。随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这时劳动者的必要劳动不仅包括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还应包括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因此,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属于必要劳动的范畴。
(3)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看
社会保障基金并非全部由必要劳动所创造,还有部分来源于剩余劳动。例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所获利润,来源于投资营运收益扣除劳动者必要劳动和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剩余:国家为非物质生产部分的劳动者提供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自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综上,社会保障基金实质上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消费性社会后备基金。
10.社区的要素有哪些?
【答案】“社区”一般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它一般为地域的、规模较小的基层社会共同体,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在城市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社区必须具备4个基本要素:
(1)地域要素
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区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会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然而,社区的“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是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2)人口要素
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3)社区意识
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它们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种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互动,形成了各种关系,并由此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社区。
11.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有哪些,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答案】(1)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①改革的政治动因_战后,美苏冷战,苏联、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