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52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

【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出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话意思是虽然现实黑暗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遥远,但是,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2. “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

【答案】陶渊明

【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3. 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额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骄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史称_______体,又称新体诗,这是_______的雏形。

【答案】永明体; 近体诗

【解析】永明体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

4. 关汉卿《救风尘》杂剧中所写的机智、老练且富有义气的妓女形象是_______。

【答案】赵盼儿

【解析】《救风尘》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主要写恶棍周舍骗娶红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

5.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均出自于《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战国策》作为史学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和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借用寓言阐述道理。成语“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

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均出自这里。

6. 杨龙友是清代传奇中《________》的人物形象

【答案】桃花扇

【解析】《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满腔热忱地赞扬他们心系国家安危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

7. 明代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最主要的有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_______“四大声腔”。

【答案】昆山腔

【解析】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8.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纪行赋

【解析】纪行赋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欲的《遂初赋》。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抒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代表作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二、简答题

9. 简述宋玉《九辩》的文学史地位。

【答案】《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

(1)从思想内容上看

《九辩》的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其中动人的秋景描写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

(2)从文体的发展角度来看

《九辩》是由楚辞至汉大赋这一过渡阶段的代表性产物。

宋玉的辞赋,如《九辩》等,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

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从《九辩》的主旨上看

王逸认为其主旨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 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这种精神影响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非一代也”。

10.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

【答案】大历诗风是指唐代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代表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他们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工于白描写景,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大历诗风的主要特点有:

(1)情感萧瑟落寞,语言色彩暗淡清冷

由于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受其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诗歌词语的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情,追求清雅高逸的的情调。

(2)题材相对狭窄

大历十才子的诗主要表现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山水与人情是描写的重点,很少提及国家以及社会。

(3)意象类型的二元化:象征性和描述性意象

在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象征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大历十才子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二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而且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以至常常有佳句而无佳篇。

(4)刻画精细,语言省净,善于炼试,含蓄多味

大历诗风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5)骨气明显减弱

由于诗作内容狭窄,过于追求诗艺技巧的洗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11.苏轼、黄庭坚诗歌对比。

【答案】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清新豪健,充满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