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620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及其局限性。

【答案】(1)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具体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价格是衡量效率的尺度。一般地说,能出高价购买经济资源的企业有较高的效率,紧俏的能源和稀缺的原材料都期望让渡给出价较高的企业。竞争中所形成的资源价格是一种资源的社会成本,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使这种社会资源成本得到补偿,它就无权使用这种资源,否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竞争能保证由最有效率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社会上所需要的产品应当是同类、同质产品中售价最低的产品,售价低意味着成本低,是以企业较高的生产、管理效率为基础的,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消费需要。如果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企业就应被淘汰。竞争是优胜劣汰的机制。

(2)竞争性市场的局限性

①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外部性问题是指外部经济和外部小经济两个方面。外部小经济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构成损害。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出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外部性问题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解决的。

②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在竞争性市场下,经济主体只注重当前资源稀缺,忽视长远的资源稀缺; 只顾近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 只顾局部利益,忽视整体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的要求相背离,个别企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③竞争性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由于竞争,经济主体往往不顾社会资源的约束,而拼命盲目投资和扩大生产,这就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同时,由于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差,企业和个人掌握的经济信息不足,加之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惯性,从而在供求已经平衡甚或供给已经过剩时,生产仍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在供求平衡甚或供给已经短缺时,生产却会继续收缩。竞争性市场的滞后性会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④竞争性市场会造成人们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在市场调节下,由于人们的智力T 赋不同,特别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收入水平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从而偏离社会公

正原则。收入分配不公会引发社会矛盾,也会引起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⑤竞争性市场不能解决社会再生产中的矛盾。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矛盾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资本周转与社会再生产的矛盾等。

2. 试述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及阻碍其下降的因素。

【答案】(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的内容是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柳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2)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曲折的过程,因为有一系列因素阻碍、延缓并抵消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是:

①资本家提高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包括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压低工资等。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虽然会使每个劳动者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增大,然而固定资本使用量却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利润率。

②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值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生产资料的价值的降低,减弱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延缓了利润率的下降。

③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某些部门就采用手工劳动而不采用机器。一些新的生产部门,则大量利用相对过剩人口,把生产建立在活劳动的要素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些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比较低,工资低于平均水平,剩余价值率较高,从而利润率也较高。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对经济落后国家采取以下手段获得巨额利润:输入廉价的原材料以降低不变资本价值,输入廉价的生活资料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使利润率提高; 按高于输出国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出口商品,取得较高的利润率; 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利用经济落后国家工资低、剥削程度较高等有利条件攫取高额利润。

⑤股份资本的增加。股份资本只凭股票取得少于平均利润的股息,延缓了利润率的下降。

(3)但是,以上这些因素只能延缓利润率的下降,却不能取消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是在一个长时期内表现其作用的趋势。

3.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指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社会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与消费: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a. 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 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消费。

第四,生产还引发对消费的需要。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是由于消费者看到并知道这种消费品已经生产出来。

因此,马克思说: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

b.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首先,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入消费,它就不是现实的产品。 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②生产与分配

生产者生产出产品之后,要占有产品,就要经过分配。但是分配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这两种分配和生产的关系也不同。在产品分配上,是生产决定分配; 在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上,是分配决定生产。

a.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和方式

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 就分配方式来说,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参与分配的方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在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以什么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方式参加分配。

b.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在进行生产之前,没有生产资料的分配,生产就无法进行。除了生产资料的分配以外,还必须有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中的分配。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中的分配,使他们经过这种分配,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③生产与交换

交换有两种,一种交换属于生产的交换,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 另一种是产品的交换,它是由生产决定的。他们同生产的关系也不同:

a. 人们的劳动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都属于生产活动。

b. 作为生产品的交换是在生产出产品之后进行的,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的性质决定着这种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发展的程度。生产越发展,分工越细,交换也就越加发展。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

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a.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