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 人人有权读《圣经》。 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简化宗教礼仪。 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得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得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上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爱因斯坦的意大利同学贝索是马赫信徒,他有次手拿马赫的《力学》对爱因斯坦说:“既然空间、时间与任何事物都没关系,你又怎么知道存在空间和时间呢?”爱因斯坦大赞,于是发誓要把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从先验论神坛上拉下。爱因斯坦把时空绝对论拉下神坛的著作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消灭六国。 B.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长城。 D.制定严刑峻法。
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主要是指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