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方工业大学风景园林快速设计(三小时)之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胜

【答案】“形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泛言之,相当于所谓“风景胜地”一类; 严格讲,则为风水术形势宗专用术语。形胜的要素有三:油位选址、坐北朝南和哭位排水。形胜思想强调山川环境,将城市选址、建设与地理环境的观察进一步扩大到宏观的山川形势,并强调形与意的契合境界,对风水说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 斋

【答案】斋是园林中幽深僻静处的学舍书屋,一般不做主体建筑。多指专心静修或读书的场所,形式较模糊,多以个体出现,一般设在密林中,不甚显露。

3. 长物志

【答案】《长物志》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书共12卷,其中与园林直接有关的是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室庐卷介绍了各种建筑类型及其细部构造和装修,提高设计及评价标准的是雅和古; 在花木卷中,分门别类地介绍厂园林中常用的42种观赏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若干; 水石卷中分别讲述园林中常用的水体石料,提出叠山理水原则:在禽鱼卷中仅举出鸟类6种,鱼类1种,特别指出造园要突出大自然生态的特点。

二、简答题

4.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用于分割与联系园林空间的常用造景手法。

【答案】(1)分景:指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将大面积的园林空间划分成若干小面积的局部空间所形成的景观。分景是细化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一般对于大型公园或大型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依据园林功能分区和使用目的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景区空间,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境界,各具特色的分景可使整体古典园林空间设计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园林分景的设计:对于大型公园或城市绿地,应依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要求专门设置不同的园景区域:如中心广场区、喷泉广场区、儿童游戏区、水景区、垂钓区、大型草坪、花坛区、种植区、观赏区、体闲购物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对于不同古典园林区域的位置选择,要注意将安静休闲区、垂钓区等与儿童游戏区、购物区分开设置,动静分离,以免相互干扰。对于每处园景区域,要做到区域的功能特征突出,使用合理,景色丰富多彩,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2)隔景: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落实分景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各种材料所形成的景观,称为

隔景。作为隔景,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实隔、虚隔及虚实相结合的分隔手法。

①实隔:常采用实墙、山石、建筑、密林等力一式分隔空间,使游人的视线在一个空间看不到另一个空间的古典园林景观。避免相邻景区人群干扰和声音千扰。

②虚隔:常采用水面、小桥、堤、岛、植物、道路等方式,使游人的视线通过遮挡还是能从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古典园林空间的景观,虚隔的方式丰富景观的层次,使得景致更深远、丰富,具有观赏性。

5.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试简单描述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一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掇山、理水、植物配置、动物驯养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中国园林建筑能够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3)浓郁的诗情画意中国园林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4)深邃高雅的意境中国园林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园林意境。园林意境通过状写、比附、象征、寓意、点题等手法,表现园主人的高尚情操、品德、哲理、生活、理想、愿望、憧憬等。从园林的创作角度是“寓情于景”:从园林的鉴赏角度看,能“触景生情”。

6.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是哪个时期? 此时期的造园有何特点? 并举例

【答案】(1)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人类审美观念发生了伟大转变,从而促使园林的建造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造园者逐渐将自然美引入园林之中。

(2)中国古典园林在转折期的造林特点

①国元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 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己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 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②白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摩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

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园林造景的主流仍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

③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还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国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三、论述题

7. 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各自布局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答案】(1)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汪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①布局拙政园建园初期布局浑然一体,后来一分为三

a. 东部开阔疏朗,尚有田园风光:

b. 中部为园林重点,远香堂为园林中心,建筑与环境和谐;

c. 西部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曲径通幽;

②风格特点

散文艺术手法构园,景观跌宕起伏,高潮不断;

b. 园林空间大小相间,收放有致;

c. 全园水体丰富多样,建筑环绕水体,风景各异,宛若江浙民居;

d. 采用长廊串景、隔景;

e. 植物丛植、孤植为主,多为乡土品种; 钓台处处布设,尽显灌园育蔬及垂钓生活情趣,一派濠濮之情;

f. 景题丰富,意境高远,多出自文征明手笔。

(2)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①布局

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②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