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2 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3 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2 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3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终结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终结不只是对一项政策的了结,而且意味着修正或调整。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
2. 事中监测
【答案】事中监测是指在政策运行过程中,实施同步监测,记录政策实施的变化,评估执行的效果,一旦发现与原定的政策日标不一致的地方立即采取纠偏措施,提出调整意见,促使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的一种政策监测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事前检测和事后监测。
3.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
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②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4. 取舍理论
【答案】取舍理论来源于正统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政策或经济目标时,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的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多项政策或是多重目标的选择,那就必须要有所取舍,采取某项政策或是目标,就必须要舍弃其他选择。
5.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是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
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种。
6. 假设
【答案】假设是指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现有的情况下通常无法解释,根据研究者的目的,事先虚拟出一个适用于问题的环境,然后将研究对象放置于这个环境中,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以及会产生什么后果。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的具体对象做出有效理论解释; 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正或推翻原理论,发展新理论。研究中的假设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二、简答题
7. 举例说明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政治指标。
【答案】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如指数、数字或其他的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政策指标粗略地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政治指标。
(1)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即衡量经济政策目标的指标,或者衡量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具体尺度。具体包括: ①经济增长的指标。经济增长作为各国政府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有一系列衡量它的指标,包括国民生产、国民所得或国民收入、国民消费与储蓄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入均国民收入等。
②经济稳定的指标。主要包括四种指标:a. 维持物价稳定; b. 维持对外经济稳定; c. 维持经济安定与繁荣; d. 充分就业。
③分配公平指标。用统计数字表示收入分配及公平与否,通常的做法是根据统计资料使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不平均系数。
(2)社会指标
对社会指标的解释主要有如下儿种:
①把社会指标理解为一种尺度,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定的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或衡量政府的社会政策目标达成的程度或数量标准(如用人口失业率来衡量计划生育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②把社会指标看成分析社会现象或社会发展的一种量化工具,或把社会指标看作一种衡量社会发展中社会变迁的一种时间序列的统计。
③不仅将社会指标当作一种衡量标准,而且看作一种社会运动,看作一种社会改革的手段,强调政府政策不能单纯追求统计增长,而必须注意各种社会目标,进行各种社会改革。此处,把社会指标主要理解为衡量社会政策目标的尺度。
(3)政治指标
政治指标是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政策(政党、阶级、法制、人事、民族、外交、国
防等方面的政策)目标的具体尺度。
与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相比,政治指标的量化更困难,除了少数的指标(如可以参加选举和投票的人数在成年公民中的百分比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化程度)之外,政治指标大都是非量化或质的指标,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完全、加强法制、扩大民主、自由、维护国内的安定团结等政治政策目标都是难以量化的,往往只能用质的指标。
8. 政策范式变化过程。
【答案】(1)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有它自身的“范式”及特征。 ①它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新研究领域;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2)政策科学范式的演变
①政策科学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他们所提倡的政策科学范式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a. 将政策科学当作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造成了在科学共同体中建立共识的困难,包括在划定研究范围边界、建立学科理论体系和形成特有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困难。
b. 政策科学为自己确立的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
c. 过分注重政策制定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特别是政策执行和评估的研究。 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策科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a. 政策分析范式迅速成长壮大
政策分析范式将政策科学理解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关注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方法及技术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
b. 政策科学加强了对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
政策科学的研究重心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一个契机,公共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策执行的管理。
c. 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策科学的理沦基础由政治学转向经济学; 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也逐渐取代系统途径、过程途径、精英途径和制度途径等政治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
d. 政策科学的视野及主题进一步拓宽
政策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出现了比较公共政策、政策伦理学、政策工具学等分支学科,在许多主题领域中的政策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新的理论。
③最近二三十年,西方的政策科学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及新趋势。
a. 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范式,受到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的政策科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