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对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 实施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分科主义课程体系是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产物,它把人与其生活的世界割裂开来;把学科文化强化为 “精英文化”,并将之与“大众文化” 割裂开来;它最终导致学生人格的片断化,使各学科彼此隔绝地向学生心灵 “浇铸”,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将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化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就成为必然。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于2001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首先,在部分实验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受学生喜欢,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空间,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如教师把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教学时间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问题等。尤其是对农村中学来说,受管理观念、教师素质、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农村中学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目标,笔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和特征,并根据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进行实证研究,主要从农村中学如何开设这门课程,教师的角色定位、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和实证,构建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模式,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保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方式,希望能为农村中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借鉴。